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單位還多次邀請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學者教授、兒童工作專家、經驗豐富的教師參與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的討論,僅在京召開的各種型別的討論會、創作會、專家論證會就有十幾次。
受鏡頭語言的影響,電視劇《家有兒女》注重家庭氛圍的營造和戲劇動作的鋪排。而《陽光下成長——精選集》一書的改編者在保留了原作的思想精華,保持清新自然、寓教於樂風格特點的同時,更注重故事本身教育內涵的挖掘。改編者在每個故事前加了導言,對故事的內涵進行提煉,也是對讀者的提示點;結尾處增加了互動專區,傾聽孩子的心聲,為他們出謀劃策;行文中更加註意經典對白和時尚語言的使用,在敘述故事的同時還不斷製造出一個個小知識點,使讀者能有所領悟和啟迪。
人們常說,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父母也要在陪伴子女成長的過程中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體味為人父母的快樂與辛勞,學習怎樣做一個稱職的父母。創作《家有兒女》,就是希望觀眾能透過一箇中國普通家庭的生活演繹,領悟一些東西,引發一些思考,家長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快樂,孩子也能更多的理解家長,讓人們的家庭生活更多地充滿歡笑和快樂。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安康,是《家有兒女》和《陽光下成長——精選集》送給大家的美好祝願,現在這美好的祝願又透過這本書送到了讀者面前。
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這也是我作為一個母親的最大心願。
李建宏《家有兒女》策劃、總編劇
偶像爭奪戰
寫在前面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個內地女孩非常迷戀某明星,她用絕食的方式逼迫父母,傾家蕩產地跟她一起去香港追星。父親已經年邁,擔心女兒尋短見,只好賣血湊路費讓女兒去參加偶像的演唱會。
聽完這個故事,你在想些什麼?關於偶像,你有沒有劉星和夏雪這樣的經歷呢?
故事開始啦
週六下午,劉星迴來得特別早。他一進門,劉梅差點兒沒敢認。
只見他頭上裹著民族花式的包頭巾,隱約露出灰色的挑染髮絲;身上套了一件寬大的印有誇張Logo的T恤,畫的是一個骷髏頭;下身穿著一條跟身體嚴重不成比例、巨肥無比的牛仔褲,腰恨不能掉到膝蓋下;腳上蹬著一雙加強足踝保護的滑板球鞋。一個四四方方的大背袋,怎麼看怎麼像丐幫的九袋長老用的。最可怕的是,他鼻子上還穿了一個銀光閃閃的鼻環。乍一看,像電視裡剛剛抵達祖國探親的華裔美國青年。
劉梅倒抽了一口涼氣,連忙拉住劉星問,怎麼上午約了滑鼠出去踢球,回來就變成美國小孩了呢?劉星一臉茫然地指了指耳朵。人家那裡還掛著一副霧銀色耳機,正聽音樂呢,完全聽不見你的嘮叨。
原來,劉星最近迷上了說唱音樂。這可不是中國傳統的說唱曲藝,而是美國的黑人說唱音樂,也可以叫hip…hop,翻譯成中文,就叫“嘻哈”音樂。簡單來講,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時黑人音樂就只是jazz、soul、funk。到了80年代末,黑人們再度創造出新的流行音樂rap。許多製作人蜂擁而出,它們不但沒有捨棄傳統,還把這些爵士、藍調、靈歌等元素融入到rap裡面,讓即興的饒舌表演成了這種音樂的表徵。這股“黑”風也刮到了中國。有個叫周無倫的年輕人,把中國話也改動了一下,用這種“嘻哈”的方式表演,結果立刻受到了中國年輕一代的瘋狂追捧,專輯銷量創下白金,在盜版橫行的今天,算是打造了一個奇蹟。滑鼠和劉星都迷戀上了這個叫周無倫的人,上午踢完了球,兩人約著一起去小商品市場購買了身上的物件,還去挑染了頭髮。劉星一咬牙,花了一個月的零花錢,他倆管這叫“向偶像致敬”。
受夏東海的影響,劉梅對孩子也採取寬鬆式的教育。可是再寬鬆,也沒法對眼前的鼻環視而不見。她忍了好幾次,終於沒有按捺住憤怒,於是拉下劉星的耳機,問他怎麼這麼皮癢,搞個鐵環戴在鼻子上,跟牛一樣。
劉星也不生氣,隨手把鼻環摘了下來——原來是假的,並沒有穿過鼻子。這多少讓劉梅鬆了一口氣。劉星照例說媽媽趕不上時代的潮流,不懂得欣賞年輕人的藝術,云云,義正詞嚴地給劉梅上了一課。最後,還把偶像周無倫的專輯拿到老媽眼前晃了幾下,那意思已經是他的鐵桿歌迷了。
劉梅看著兒子大搖大擺地回了房間,忍不住皺眉。最近讓她鬧心的事情不少,夏雪也沒消停。她喜歡上了一個叫作“三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