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在等軍裝。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
軍隊首先要有個樣,別看現在穿的五花八門,像個群眾集會似的,真要是把軍裝往身上一套,立時就有嚴肅和莊重福
軍裝就是制度,古來今往,制服這東西是最容易出集體感,也是最容易出權威的。
要在軍裝這塊,魏公公是用了心的。雖是讓鄭鐸去和京城大製衣坊接觸,但從軍服的設計到布料選用,配飾上,都是他老人家親自拍板的。
軍裝定製的是兩式,分冬裝和夏裝。
這冬裝其實也不叫冬裝,具體其實是春秋裝。
為何不直接定製棉衣,是因為魏公公考慮到在未來三五年內,他和部下們的主要活動區域在南方。
雖現在大明受冰河氣影響,氣溫相對較低,但在南方大體還是沒有什麼明顯變化的。
因此,不能純以棉衣為主制冬裝,要不然,很可能會熱死。
軍裝的顏色以紅為主,紅也是明軍服制的主要基色。
大明是火德,以紅為主是開國時就定下的基色。
有可能這紅色也是紅巾軍傳承下來的。
畢竟,太祖皇帝是傳承自“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的紅巾軍。
式樣上,魏公公沒有自作聰明的採納前世軍隊服飾,而是老實的引用簾今明軍的服裝的主要特點,除了衣領和袖子做了些許改動,於衣飾上增加了銅釦等配件,以使軍裝看著更氣派,其餘方面基本沒有變動。
鞋子這塊,以布鞋為主,軍官那官倒是定的靴子。
布鞋和靴子是否適合海戰,適合南方炎熱氣,還要視具體情況調整。
帽子也是明軍傳統的氈帽,上面安個尖頂,繫上一些紅櫻。
從兵仗局那裡買回來不少綿甲,等到戰事發生時,這些綿甲肯定要外罩的。
這樣一來,可能會讓軍裝的好看度打折扣,但是,卻能保命。
一支優秀的軍隊,除了武器裝備、人員訓練、軍服被褥外,後勤、運輸、參謀、外聯這幾大塊,都是要重視的地方。
可以,缺一不可。
只目前為止,這些要麼沒有,要麼就是一切從簡。
鄭鐸現在可是忙的不可開交,對外聯絡採購是他,對內分配糧食,保管物資也是他。要這個原馬匪頭目現在成了魏公公的大總管,那是一點也不假。
而其手下能夠派上用場的不過十來個人,其餘的人都受限於不識字這一門檻。
而不識字又是魏公公招兵再三強調的。
然一支文盲軍隊又怎麼能夠成為強軍。
團結是力量,知識更是力量。
魏公公之所以沒有將從南鎮弄回來的火器配發給家鄉子弟們,就是因為這些子弟兵不識字,對於如何使用火器及保養、維修方面一竅不通。
不得已,只好借重於降倭,打造魏家軍的第一支鐵炮隊。
故而,加強軍隊的文化教育也是勢在必行的。
一千道一萬,魏公公要招不識字的兵,是出於忠誠性考慮,而不是真讓他們永遠都不識字。
知識這個東西,掌握在別人手裡,那是屁股決定腦袋。
屁股歪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掌握在自己手裡,由自己灌輸下去,才能確保魏家軍真正能夠成為一支聽公公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軍隊。
一切,都任重道遠。
魏公公有做不完的事在等他。
偏,分身無力。
明日鄭國泰那裡,怎麼也要去一趟,即便不發表任何意見,或者只好好好,也要他親自去。
這一來一回,半功夫就給耽擱了。
心急又如何,再急也得去。
魏公公問鄭鐸軍裝什麼時候能到位,鄭鐸答稱幾家製衣坊先前定的日子不是明就是後,總之,這兩四千餘套軍裝就能陸續送到。
“送過來時,你要親自帶人把關…”
魏公公吩咐鄭鐸一定要驗好衣服,不能做到件件過目,也要做到抽檢。衣服到後,按照先前給士兵量定的尺寸,組織大營頭、分頭來領,再逐一發下。大聊,聊,都要詳細記下,讓製衣坊的師傅留些在營中,做到隨來隨改,務必要保證出發前所有士兵的衣服都是合身的。
鄭鐸一一記下,魏公公又問了最近營裡開支,鄭鐸大致了,開支範圍在魏公公先前估算範圍之內。
讓鄭鐸下去歇息後,魏公公方才對曹、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