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淞口那地方肯定是有水師的,此地是太湖的主要出海口,和崇明島隔海相望,魏公公印象中的黃埔江都是其支流。
說白了,就是上海,只不過如今那地方屬松江府。
之所以肯定吳淞口有水師,是因為魏公公記得嘉靖年間水師名將俞大猷曾在此地和倭寇大戰。
戰後,原先的吳淞守備千戶升級成了總兵,不僅在吳淞口修了炮臺,還設立水師以確保倭寇不可能再由此地登陸。
要不然,再讓倭寇從吳淞寇入,幾十號人大搖大擺跑到南京城下,那真是太他孃的丟人了。
所以,這吳淞總兵又被稱為江南水師總兵,雖然事實上並沒有這個官職,但『性』質卻是如此。
別的,魏公公不是太肯定,但確信現在的各地水師還不是太爛。整體上肯定不如大明開國之初,但絕對比陸軍的衛所要強。
事實上,大明水師也是歷經三百餘年無一敗仗的。哪怕到了南明時期,明軍的水師依舊稱霸東亞,不但清軍幹不過,紅『毛』鬼和倭人更是幹不過。
可惜,水師的強大拯救不了陸地的淪陷。
曾經的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直到魏公公前世方才得到了復興的機會,開始望向大海,然而距離祖先的榮光依舊很遠,很遠。
此時的大明水師,要說是帝國最後的驕陽,倒也恰當。
魏公公於現在各地的水師情況瞭解不多,不知大明朝都在哪些地方設有水師,領兵的將領又是誰,參加過援朝抗倭之役的將領們又還剩多少人。也不清楚吳淞口那邊現在有多少戰船,有多少能出海的精銳。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公公心中是樂觀的。畢竟,大明如今南北的各支水師在十幾年前可是統一抽調過參與『露』梁大海戰的。那一戰,徹底粉碎了日本徵朝野心,使之三百多年不敢『露』出窺伺大陸之心。
才過十多年,遼東都沒爛透,水師這邊更不可能爛透。
就算吳淞這邊再不成樣,弄個幾十條船應該是沒有關係的。
魏公公很有自知之明,他對自己的認知很準確,那便是他老人家其實就是會讀書會寫字的大老粗。
為啥?
具體到細節方面,他老人家除了兩隻眼珠子會轉,別的動不了。
好在,他老人家見過豬跑。
因而,事情就好辦了。
海戰這玩意嘛,在魏公公看來,就是大船欺負小船,大炮欺負小炮。船多欺負船少,炮多欺負炮少。
往上推一千年,往下推五百年,不都這樣。
大陰帝國強盛時維多利亞港裡上千條戰船和兩百多年後的十來條破船,不是很能說明問題麼。
管你科技怎麼演變,事情的本質是沒有變化的。
國力強盛,軍力強盛的標準就是多。
對於窮的只剩錢的魏公公而言,他只能學韓信多多益善。
故而,吳淞口水師是必須拿下的,且必須幹出點成績來。
或者說,必須搶點東西回來。
要不然,無錫這個窟窿實在是填不住。
今晚,魏公公原只想開個窗戶,哪曾知『騷』部下們把房子都給拆了。
這房子都叫拆了,京城裡的東林大佬們還不把桌子給掀了?
人大佬掀桌子,魏公公掀不得噢,所以,只能跑。
………….
除了吳淞口,距離無錫最近的出海口就是太倉,也就是當年鄭和船隊出海所在。只是,魏公公不肯定那裡現在有沒有水師,所以他不敢冒險。
畢竟,他老人家真的就是要出海避風頭,也得有戰船在手才行。要不然,難道跟趙老九一樣在海上飄了玩不成。
趁著東窗沒事發,趕在朝廷拿人聖旨和緹騎到來前,趕在無錫的事情還沒傳遍江南前,趕在江南的駐軍還沒集體來包抄他魏公公前,搶先到吳淞口出海,是唯一也是最有效的避禍手段。
吳淞口,必須拿下!
坑蒙拐騙也好,重金賄賂也好,強勢入營斬了將官奪了兵權也罷,反正不管什麼手段,魏公公都得把水師拿到手。
不為國,不為民,先為他老人家自個。
要不然,百年大計,毀於一旦啊。
計定了,就得善後。
無錫城這個爛攤子,也不是一拍屁股就能走的,總要做些什麼。
說是出海前的準備也行。
………….
東林書院的大火還在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