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短,他了解的還只是皮毛。想要真正瞭解德隆這潭深不見底的渾水,還需要他仔細探查。
“既然郭先生了解德隆的現狀,之前為什麼還要接受那幅曾鞏的《局事帖》?”周子琪目光閃動道。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局事帖》真跡價值連城,我實在難捨,所以就留下來了。”郭守雲微笑道。
“以郭先生的財力,想要什麼樣珍貴的藝術品會沒有,又何況是一幅曾鞏的《局事帖》呢!”
郭守雲點了點頭,“說的也對。看來我應該找專業人士評估一下唐先生送我的兩件禮品的價值,然後折算成錢給他送過去。”
周子琪神色一滯,隨即苦笑著搖了搖頭。
“什麼都瞞不過郭先生。不過儘管今天我把唐萬欣介紹給了郭先生,但具體應不應該投資,全憑郭先生做主,我不會參與!也不會因為郭先生的決定,影響我們雙方在京城商業地產上的合作。”
“那就好!”郭守雲點頭後,“看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走吧?”
“我來引路!”
……
關於‘鬼市’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這是晚清民國時期,出現的一種古玩買賣交易場所。四九城原先在“東曉集市”,那時許多破落的王爺貝勒,太監宮女,為了生計,更為了一層薄面,不好意思大白天、光明正大地去賣家裡的寶貝,只得夜裡裹件棉襖,蹲在東曉集市,擺開攤點;掏寶的買家,打著燈籠,一個一個攤點的照過去,規矩是“只看東西,不許看賣主的相貌”。在夜晚,只見一個個燈籠,感覺到鬼影晃動,形成“鬼市”一說。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京滬兩地曾經各有一個古玩市場。在四九城,是聞名遐邇的潘家園;而在魔都,則是在文廟這裡,最初是會稽路,後來搬到了福佑路方浜中路一帶,因為只在凌晨開張,魔都人當年習慣叫它‘鬼市’。”
坐在車裡的郭守雲聽著周子琪給自己講述魔都鬼市的前世今生。
“每逢週六、週日清晨,方浜中路上總是人潮湧動,人群中既有開豪華轎車的大老闆,也有騎著助動車的‘上~海爺叔’,亦有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淘客’,更有藍眼睛高鼻子的老外,他們從四面八方湧入,目的地都是同一個地方—藏寶樓四樓。”
“在鬼市輝煌的那幾年,正是民間文物藝術品交易偷偷興起的時候,好東西層出不窮。攤主把包袱裡的東西抖摟出來,圍觀的人就一擁而上。你講價不能不把東西放在手上。一旦放下,東西就被旁邊的人搶走了。”
“那時,會稽路古玩街上的人下手大都穩、準、狠,並非當年去那裡的都是‘老法師’,而是因為當年的買家不用與造假集團鬥智鬥勇——當年最多也就是民國仿前代的,所以,大家買得比較放心。”
“那現在呢?”郭守雲問道。
“現在不行了。現在藝術品收藏越來越熱,有錢的也越來越多,真正的好東西在出手之前就被預訂了,真正流到鬼市上的並不多。而且,現在僧多粥少,連民國的物件都成了緊俏貨,鬼市雖然依舊熱鬧,但更多的還是傢伙。要是沒點眼力,還是不要隨便出手。”
“沒想到周先生對這裡面的規矩這麼熟悉!”
“呵呵,我這人就喜歡古玩收藏,四九城的潘家園,魔都的會稽路,現在福佑路逛了無數次,自然熟悉。”
“既然如此,待會到了裡面。周先生可要多幫我掌掌眼!”
“你我好友,自然義不容辭!…前面到了,我們下車吧。”
車子在路口穩穩的停下,因為人流眾多,開不進去。索性就停在旁邊,這也是大部分人的慣常做法。
“怎麼樣,熱鬧吧?”周子琪道。
郭守雲看著對面巷子裡,兩側如長龍般向後延伸的攤位,以及摩肩接踵的人群,不由點了點頭。
“這還真有幾分鬼市的樣子!”
雖然外表熱鬧,但郭守雲發現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都很少開口。所以除了腳步聲,東西挪動的聲音,基本沒有多少喧譁。果真像‘鬼市’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