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測量船不遠的地方,就是一個長百米,寬近80米,高度接近十層樓的龐然大物。
這就是孤星公司三年前從弗裡德高曼公司採購的第六代鑽井平臺,有效荷載達到7500噸,最大施工深度為3000米的深海,應付桑托斯盆地足夠了。
而這艘在孤星公司內部被命名為‘山貓’的半潛式鑽井平臺,是優尼科公司在15號區塊勘探的主力。
如今正在這裡打下第一口初探井。
“要是一口井打下去就能找到石油就好了!”
旁邊的王珏感嘆道。
郭守雲看了她一眼,微笑著搖了搖頭。
雖然他兩輩子掌握的知識都跟石油勘探八竿子打不著。但這次參與巴西石油區塊競標,他也惡補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
根據現有的記錄資料,即使在極少數石油資源充沛的地區,第一口石油勘探井就見到石油,也是一個傳說故事。它就如同趣聞軼事似的,經常在石油工人口中流傳,但從來沒有人真的見過。
隨著世界各地的石油資源越來越稀缺,石油鑽井的深度越來越深,地點越來越偏僻,野貓井見油的機率更是接近於無。
但是,野貓井不打也是不行的,再先進的岩石評估作業都不能取代鑽井作業,後者往往用來否定前者,然後開啟下一輪的鑽井作業。
如果說,上世紀的德克薩斯和中東能用十口初探井來得到石油,那到了九十年代,就需要幾十甚至上百口初探井才有希望。
所以,即便三個超深海區塊有石油,憑藉一個半潛式鑽井平臺,也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找到。當然,這還是運氣好的情況下。要知道這三個區塊加起來的總面積接近6000平方公里。而單座半潛式鑽井平臺一口初探井打下去,撐死就能探測十幾二十平方公里,這樣的機率太低了。
當然,想要在三年內完成探測也容易,只要捨得花錢。十座半潛式鑽井平臺同時作業,效率可以提升十倍。租的越多,效率越高。不過,每座鑽井平臺一天30~50萬美元的租金,可不是一個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