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孔孟學問,他主動替劉璟解釋,明顯是為了報答剛才劉璟替劉備的美言。
泰山名士吳襄劉表也有所耳聞,是個出了名的不喜讀聖賢書之人,號稱泰山鬼才,專門研究些土木工器。
劉表聽說侄兒竟是拜吳襄為師,他心中著實有點不高興,不過這樣一來,劉璟口音問題也隨之一揭而過。
劉璟是家事,孫乾卻是國事,此時,劉表更關心劉備的情況,他略略傾身問道:“不知我玄德賢弟現在何處?”
蔡瑁的眼睛裡也緊張起來,注視著孫乾,劉備的到來事關荊襄前途,不容他不關心。
旁邊劉璟卻暗暗慶幸,幸虧是跟孫乾同來,這便使得劉備的大事分散了劉表和蔡瑁的注意力,他最擔心的口音問題就這麼輕描淡寫揭過了,不能不說是一種運氣。
但他心中卻有另一種不安,難道孫乾猜到什麼了嗎?
孫乾微微欠身道:“皇叔兵敗汝南,現在比水河畔,劉皇叔欲投靠州牧,不知州牧可能容納?”
孫乾說得很坦然,也很直接,在重大事情上一定要說得直白清晰,不能給對方態度曖昧的餘地。
不等劉表開口,蔡瑁臉色大變,急道:“主公不可,劉備先投陶謙,陶謙卻病故而亡,又隨呂布,呂布殞命白門樓,再跟曹操,卻引發衣帶詔之禍,董承等大臣被誅殺,最後投袁紹,袁紹則兵敗官渡,足見他是克主之人,若我們納之,曹操必兵加荊襄,荊襄大禍不遠,望主公明察。”
這時,劉璟在一旁道:“伯父,能否聽侄兒一言?”
劉表笑著點點頭,“我倒想聽聽璟兒的見解。”
劉璟本來打定主意,沉默為金,不過趁機露一露自己的見識,讓劉表心中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好印象,劉璟在前世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他很清楚先入為主的重要性。
就像一張白紙,他先在紙上畫了一幅絕妙好圖,就算後面題字不佳,也不會影響劉表對自己的印象,這樣就完全圓滿了。
這其實也是一種職場策略,要想得到老闆的賞識,關鍵就是給老闆的第一印象如何?
同時,他也要報答孫乾剛才對自己的幫助。
劉璟站起身向劉表行一禮,又向蔡瑁點點頭,這才不慌不忙道:“曹操雖然兵發汝南,但並不證明他會南下荊州,曹軍雖然兩敗袁紹,但袁紹依然擁有四州之地,實力仍在,這個時候曹操的目光所指應該還是袁紹,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操要徹底滅袁紹,至少還要五六年時間,北方不平,怎可南下,這期間曹軍不會進攻荊襄,所以蔡公不用擔心曹軍會因劉皇叔而發難荊州,而且曹操真若有心取荊襄,他為何不趁機一路追殺而來?”
蔡瑁剛要反駁,劉璟卻又繼續道:“就算曹操將來要謀荊襄,劉皇叔也不過是個藉口,難道真的把劉皇叔交出去,曹操就偃旗息鼓,從此和荊襄比鄰而居嗎?蔡公也未免太小看曹操的野心了,虎有噬人意,豈會因人的示好而放之,而收納劉皇叔,既能榮添伯父的天下名望,又能增強抵禦曹軍的實力,何樂而不為,懇求伯父三思!”
蔡瑁氣得臉色鐵青,卻又無法反駁,他反對接納劉備,其實是擔心劉備的到來會損害荊襄世家的利益,他是懷有私心,但偏偏私心又不能明說,一時無言以對。
孫乾也暗暗叫好,本來他是想說劉備一心匡扶漢室,是天下敬仰的英雄,用義來感動劉表,現在看起來,還不如劉璟的利益分析更加實在,難怪主公一定要讓自己和劉璟一同前來,主公果然有眼光啊!
這時,三人的目光一齊向劉表望去,就看劉表最後的定奪。
。。。
第1卷 第12章蒯蔡兩族
劉表捋須暗暗讚歎,‘自己這個侄子不錯,目光犀利,條理分明,大勢分析十分透徹,果然有點見識。’
他又回頭問旁邊一直沉默的中年男子,“異度的意見呢?”
這名沉默的中年男子正是荊州第三號人物蒯越,也是荊州第二世家蒯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年輕時便極有名望。
大將軍何進也久聞他的名聲,聘請他為東曹掾,他曾勸何進誅盡宦官,可惜何進不聽,終釀殺生之禍。
蒯越跟隨劉表後,屢建功績,被封為章陵太守、樊亭侯,現為劉表的幕僚參軍事,參與軍機決策,是荊州公認的第三號人物。
此時他見劉表問自己對策,不由深深看了劉璟一眼,這才淡淡笑道:“劉皇叔天下英雄,主公納他,更顯主公氣度,既然他來投主公,若拒他千里,恐怕有損主公名望,得不償失,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