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紹的理由很明瞭,昭武皇帝定均田,創府兵,興科舉,藉此富國強兵,最終以此擊敗了吳魏二國,所以這三套制度自當在全天下推廣。
龐統則以三分一統,天下歸一,府兵科舉這等戰時的權宜之制。已經不適合現今的國情,不但不應該繼續推廣下去,而且應該逐步的將之改回兩漢1日製,龐統甚至還建議可以借鑑魏國的《九品中正制》。
龐統說得很對,如今天下的形勢確實已變,但卻並非龐統所認為的那種變化。
在漢國的統治中樞中,似方紹、蔣琬這等荊襄系的重臣,雖然也出身於土族,但卻多來自己沒落的未等士族,其情況與當年曹魏時期大不相同,《九品中正制》儘管賦予所有士人階層做官的權力,但因為門第品級的原因,無形中就將司馬懿這等魏國降臣,提升至了和蔣琬這等打拼多年,才獲得如今成就的人的同一高度。
而經過二十餘年的科舉制,許多有才華的寒門士人相繼崛起,從朝廷中央到地方,到處都充斥著寒人出身的官吏,其中優異之輩更已居屆堂之高,實行九品正中制,自然也會傷及他們的利益。
所以,方紹並非一個人戰鬥,當龐統發難之後,不用方紹動員,朝野上下諸多官吏紛紛上表,回擊了龐統司馬懿等人的圖謀。
於是,這一年的大漢裡,形成了一個很微妙的局,在朝廷中央,因為方紹陣營多居多位,輿論佔得了上風,而在地方上,龐統卻佔據了上風。
原因很簡單,支援方紹的地方州郡,大多是秦益涼荊等地,這些地方實科舉制已愈二十年,豪門大族倍受打擊,已形成寒人與末等土族掌權的局面,但這些地區畢竟偏闢,隨著漢國統治中心的東移,影響了已漸式微。
而支援龐統司馬懿的地方,則多為原屬魏國的幽冀青司兗等廣大中原各州,為了穩定人心,這些地方的地方官吏多由原出身於大族的魏國降吏繼續充任,這些人為了恢復曹魏時的特權,自然是不遺餘力鼓吹恢復九品中正制。
至於吳地等官吏,因這些人地處偏僻,在江東雖為名士,但放眼全國卻未見多有名氣,且因新降,未成氣候,並未參與到這場大爭論中來。
形成這種局面,雖然讓方紹有點不爽,但卻並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只是沒有想到中原土族的能量如此強大,儘管當初他設計擊殺了眾多士族名士代表,但只依靠著地方的勢力,竟能與自己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這股力量若不將其壓制摧毀,將來必生後患。
真正讓方紹感到有點意外的是,在這場繼續實施科舉制,還是採用曹魏遺留的九品中正制的全國性大辯論中,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始終保持著沉默。
那個人,正是丞相諸葛亮。
(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九章 和事佬
現在,方紹與龐統之間,就科舉制還是九品中正制的鬥爭,已漸趨白熱化,於情於理,同方紹站在同一陣營的諸葛亮,部應該施出援助之手,師徒二人聯手,將龐統企圖藉此來攬權的圖謀破解。
但事實上去是,自從大爭論展開以來,諸葛亮就一直保持著一種罕見的沉默。
在朝議上,當皇帝劉泰徵求諸葛亮的意見時,他總是一副和事佬的樣子,不痛不癢的來一句:“此事急不得,還需慢慢商議。“顯然,諸葛亮打算在這次方紹與龐統的鬥爭中,保持著自己的中立,但在方紹看來,諸葛亮不站出來幫自己說話,就是在間接的幫助龐統。
也許諸葛亮也有其苦衷,畢竟,這是一場起於荊州系兩位領袖人物之間的爭鬥,牽扯到了諸多人的利益,故而諸葛亮才會選擇保持中立。
如果是多年以前,也許方紹會體諒諸葛亮的難處,但是現在的方紹,其權勢與聲望早已不遜於諸葛,甚至在某些方面還青出於藍,此時的方紹,當然不能允許諸葛亮的過度沉默。
在又一次朝議無果之後,散朝之後,方紹即趕往了丞相府。
一見到諸葛亮,方紹便開門見山道:“先生,你不要再做和事佬了,龐土元已經聯合外人,想要騎在你我師徒的頭上,這個關鍵時候,你必須站出來表明你的立場。”
方紹的口氣之中,顯然帶有幾分不滿。
方紹的到來似乎早有諸葛亮的意料之中,他倒也不以為怪,笑道:“中正莫急,先坐下,喝口茶消消氣。”
方紹暫壓情緒,二人賓主坐下,茶也喝了,果品也吃了,方紹1日事重提:“先生,這麼多年來,我們費了多少心血,好容易才掌控朝中大勢,龐統卻想借司馬懿那一幫降臣來竊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