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沙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晉國的接連取勝,極大的刺激了其餘的幾個國家。

自從阮國增兵挺進之後,魏國和莽國也加大的了行動,積極往王畿之地匯合。

似乎,只要攻破了王畿之地,就算是攻破了蒼國一般。

誠然,新蒼城的位置離王畿之地不遠沒錯,距離禮城不遠也是事實,但是真的攻破了禮城,新蒼城就指日可待,蒼國就要滅國了麼?

要知道,新蒼城的北方,可是有玄武軍團駐守的。

而在此之前,放任晉國大軍一路南下,也並非是蒼國大軍打不過,而是玄武軍團故意放水,吸引諸國的兵力。

畢竟,打仗要先挑軟柿子捏,諸國都知道這個道理,就比如阮國和莽國,如果不是看到晉國取得了如此的戰果,從而將兵力派來的話,那麼極有可能先選擇攻佔楚國之地。

這當然是蒼國無法容忍的。

因為,自從熊敏訥被毒殺,楚國遺族失去了最大的聯合可能之後,復辟的可能性降到了極低,哪怕是流亡阮國的那些楚國所謂的正統,不過是小丑三兩隻而已,並不被楚人所認同。

加之這幾個月來,蒼國加大了對楚地的投入,有意培養民眾的意識,打地主,分田地,平冤獄,每一項都深入人心,然後又任命了楚地的官員,打消百姓們的心理防備,所以現在即便是楚地本土的百姓,也漸漸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並且成為蒼國政權的扞衛者。

假以時日,楚地就是蒼國不可分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如此一塊肥肉,當然不會在還沒叼牢靠的時候,就讓諸國來爭搶。

在土地上,蒼國奉行的,一直都是先自己佔領,徹底的同化之後,然後再拿出來打仗的方式。

這是一種先得民心再打仗的方法,與各國奉行的打壓盤剝吞噬的方法有著本質的區別。

所以,楊沐與幾個主要大臣商議,決定先將各國的軍隊往蒼國本土引導,減輕青龍軍團的壓力,等到雲國滅亡,楚地更進一步的消化後,再開啟全面戰爭。

再一個戰略意圖就是,等到晉國軍隊南下後,北方的玄武軍團正好可以將晉軍的後路切斷。

九月,阮國和魏國的軍隊果真上當了,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前往王畿之地。

與此同時,蒼國的軍隊並不在邊疆設防,讓晉國的軍長驅直入。

漸漸的,晉軍大將唐穆就發現不對勁了。

怎麼……自己的後路被堵了?

原來,就在八月末,玄武軍團開始了進逼,直接攻佔了邊疆上原本屬於蒼國的關隘!

這就相當於,進入到蒼國的三十萬晉軍,進入了無援的境地。

要麼,繼續進逼蒼地,促使玄武軍團回援。

要麼,只能後撤。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向魏國和阮國求援,共享糧草補給,只是這樣一來,接下里的戰爭,這三十萬晉軍就只能是聽命於阮國和魏國了。

攻佔的城池,晉國能分到的也極為有限。

唐穆思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選擇後者。

畢竟,這是風險最小的一個。

幾乎不用任何懷疑,受到十幾年前伐晉之戰的教訓,阮國和魏國一定會站在整個聯盟的角度去考慮,答應收留他們。

於是,就在九月中旬,晉軍與魏軍會使。

這兩個十幾年前,經歷一場生死大戰的國家,如今卻成了盟友,麾下的軍隊也成了盟軍。

對魏國而言,晉國與阮國不同。

雖然,在那一場伐魏之戰中,阮國也有參與,並且侵佔了魏國的大片土地,但是歸根結底阮國只是一個響應號召的小弟,罪魁禍首還是晉國。

雖說,經過伐晉之戰,魏國已經從晉國的手中,奪回了失地,但是國力大損,實力不再卻是不爭的事實。

二十年前,晉國、魏國、楚國,為天下三強。

二十年後的今天,晉國衰落,魏國一蹶不振,楚國更是已經滅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強大的蒼國,引領其餘諸國共同對抗蒼國的阮國。

格局的變更,就是從那一次晉城會盟,晉國興兵攻打魏國開始的。

所以,魏國人可以放下對阮國的仇恨,但是始終對晉國懷有敵意。

比如,在唐穆率領中軍與魏軍會師的時候,就遭到了魏軍將士的冷嘲熱諷,雖然表面上按規矩接待,但是其實也存在著極大的利用之心。

譬如,攻打禮城的指揮權,直接被魏軍給剝奪了。

唐穆雖然沒有辦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顛沛三十載

顛沛三十載

一匹白熊
眾生皆苦,為何而活。生在亂世,吾知天命,但天命難從。看吾以劍動乾坤,創千古偉業,謀春秋大計。</p>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顛沛三十載》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p> 顛沛三十載:</p>
仙俠 連載 3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