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騎兵者得天下。
這句話說得確實很在理。
算上與蒼國的那次大戰,楚國接連輸掉了四場重要戰鬥。
都是輸在重騎兵上。
雲國為什麼能贏?
不就是因為重騎兵比楚國多麼!
在沒有什麼奇謀妙計的情況下,重騎兵的數量差距,便是兩軍的實力差距!
阮國、魏國、武國、晉國、莽國、範國、這六個國家紛紛派遣使臣,前往蒼國商談,爭取多訂購一重騎兵裝備,多組建一些重騎兵。
也就是說,除去康、邵、木、祥、旦、炎、元這七個在蒼國體系中的小國之外,天下九個擁有獨立自主許可權的大國,全都圍繞著蒼國的重騎兵,在你爭我奪,暗暗較勁。
五月,雲國派出了大批使臣前往蒼國,並且帶了大量的貢品,覲見蒼國皇帝楊沐。
五月底,雲國使團回國。
同日,雲國對楚國宣戰!
六月,雲國動員了國內一百二十萬大軍,陳兵雲楚邊境,同時分四路進攻,攻陷了楚國邊境上大小城池和關塞三十餘座。
楚國倉惶應對,同時派出了使者到蒼國進行磋商。
因為,只要是明眼人就看得出來,雲國的使團剛一回國,就對楚國進行了宣戰,這種底氣肯定不是憑空來的,肯定是與蒼國在暗地裡有什麼交易。
從國家實力上講,儘管楚國暫時在邊疆失利,看似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都是楚國還未真正發力的結果。
雲國並不可怕,正面野外大戰,可能憑藉重騎兵佔據優勢。
但是,攻城拔寨的話,重騎兵可就沒什麼用處了,甚至連輕騎兵的作用都不如。
真正可怕的,是蒼國的態度。
如果說,蒼國與雲國暗地裡結盟,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出售給雲國一些工程戰械之類的,彌補雲國在攻城拔寨上的短板。
甚至是,蒼國會在關鍵時刻,趁虛而入,在另外的戰線上,給予楚國致命一擊。
同時面對蒼國和雲國,楚國可沒這個把握。
一不小心,就有亡國之危。
其實,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雲國使團雖然到過蒼國,也因為戰爭結盟的事徵求過楊沐的意見。
但是,蒼國的策略是坐收漁翁之利,怎麼可能答應這種破壞戰略的要求?
最後,楊沐私下接見了使團,表示一旦楚國與雲國開戰,蒼國不會對楚國有所援助,並且承諾給雲國最大的幫助。
聰明的雲國皇帝,自然能夠領悟其中的意思。
機不可失,這是雲國一次絕佳的翻身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於是,聚傾全國之力,對楚國發動了進攻。
如在夢中的楚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並且,一時無法調轉,推出有利的應對手段。
因為這些年,楚國的耗費實在是太大的。
貴族的奢侈、開鑿大運河、打造輕騎兵與重騎兵……哪一樣不要花錢?
相比於前幾年,楚國的國庫已經萎縮了很多,就連糧草都不能夠支撐起一場國戰,因為大部分的糧食和鐵礦石等等,都被運到蒼國用來兌換紙鈔了。
結果就是,蒼國和其餘的各國,都變得更加的富裕,只有楚國在倒退,這些年的所有產值中,大部分都貢獻給了蒼國。
這個結果,是災難性的。
當戰爭雙方的實力相差不多的時候,後勤力量就是決定一場戰事的關鍵因素。
楚國就算再龐大,後援吃力的話,也只是一個紙老虎,會被人輕而易舉地,從身上撕下一塊一塊的肉,最後流血而死。
泰鼎十八年七月,出使蒼國的使團,頹然而歸。
外界紛紛猜測。
同時,也將之當成了一場好戲。
前些年,楚國以一種極為霸道的姿態,瘋狂的擴張兼併,滅國之戰血腥恐怖。
再然後,又擺出一副老大哥的模樣,上竄下跳拾掇各國一起對付蒼國。
就連阮國的臣民,也有了一種錯覺,似乎楚國是天下第一大國,無與爭鋒。
以至於,接下來楚國接連兩次敗在了蒼國的手中,從神壇上跌落,聲威大跌。
這也就罷了,竟然還被雲國接二連三地佔便宜!
你不是很牛麼?
不是很跳麼?
牛呀!
跳呀!
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