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人口加在一起也有數百萬之眾,每年在這二國賺個幾百萬貫錢,應當不成問題。偏偏此二國發覺自身財富流失,免不了要限制大唐貨物在其國內流通。故此,支援征伐並不是說要滅此二國——就是葉暢自己,也不贊同立刻滅此二國,而是將如今不聽話的國主趕下臺,換個乖順聽話的,方便控制此二國財富,並進一步蠶食之。
眼見群臣都不開口,李俅正要宣佈散朝,就在這時,突然聽得後邊鐘聲響起,眾人都是變了顏色,緊接著,一個太監哭奔而來:“殿下,殿下,聖人昇天了!”
第503章 兩紙召令自反覆
從安城到旅順,一條白龍般的道路正在不停延伸著。
天寶十五載,羅九河在端了安祿山老巢之後,回師順道將遼東的邊疆又向北向東拱了拱。這五年來,葉暢潛心經營,藉著中原戰亂大量百姓流離失所的機會,他從中原得到了五十萬人口,其中近一半是青壯勞力,從而大大加快了遼東的建設步伐。
而支撐遼東人口迅速增長的底氣,就是在他視線裡,開滿著小白花與紫纓的兩種農作物了。
土豆與玉米,原產自萬里海波之外的兩種作物,如今在遼東已經大行其道。它們的種植面積已經佔了遼東糧食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僅次於小麥,而多於水稻。
“昌齡兄,這都是你的功勞啊。”葉暢站在小小的高崗之上,望著兩邊成片成片的莊稼,感慨地說道。
王昌齡甚是驕傲地點了點頭:“當仁不讓,我與國本所的諸位郎君先生,著實花了不少氣力!”
玉米、土豆天寶十四載時第一次試種,因為種子數量不多又沒有種植經驗的緣故,結果差強人意。天寶十五載雖然在不停地打仗,平定安祿山之亂,平定四境諸胡之侵撓,平定安祿山遺黨的盜寇,但葉暢在征戰之中,也沒有忘記對玉米、土豆種植的關注。所以天寶十五載,玉米、土豆收穫所得,足以讓葉暢在天寶十六載做一個分組實驗,選擇最優的種植方法。
天寶十七載豐收,天寶十八載又是豐收,天寶十九載開始,在全遼東範圍內強行推廣種植玉米與土豆,然後又是一個大豐收。經過飢餓的百姓,對於這種高產糧食作物甚為用心,而王昌齡與他的團隊在研究與推廣上花費的心血,也沒有白花費。
“聽聞齊冀二地,亦有人開始嘗試種玉米與土豆了。”旁邊的一個幕僚笑著道:“天下百姓,都將受益於此,衛王,王公,你們功德無量啊。”
“是王公他們功德無量,我,不過是因人成事罷了。”葉暢哈哈一笑。
王昌齡卻若有所思:“葉公,還沒有人能夠到那海東洲麼?”
“沒有,雖然我懸賞百萬貫,卻沒有人再能到海東洲了。”葉暢很是惋惜地道。
所謂海東洲,就是另一世的美洲,王元寶的船隊發現了海東洲,帶來了玉米與土豆,從隨船而來的土人和倖存的水員口中,眾人得知了海東洲的許多傳聞。有些傳聞是讓人將信將疑的,比如說,傳說中那裡有黃金珠玉之湖,有流淌著金沙的河流,這些傳聞雖然激得許多人都想著找到海東洲,可畢竟不太靠譜。但還有的則讓人垂涎三尺,比如海東洲有許多物產,特別是果蔬糧食蔬菜牲畜,不僅產量大,而且味道甘美,典型的就是他們視線中看到的土豆與玉米。
“唉,若是有人能將海東洲其餘物產帶來那該多好!”王昌齡嘆了口氣:“我老了,最多還能幹個三五年,真想見著海東洲的物產在我手中大行其道,讓大唐萬姓皆可受其功!”
在葉暢最早的幕僚當中,王昌齡算是年紀比較長的,有此感慨實屬正常,他也聽說葉暢最近正在醞釀七十退休制度,底下的屬員們七十歲便要退休榮養,領一份不菲的榮養俸,可監督後生晚輩施政,卻不可直接干涉。
“昌齡兄何出此言,你便是想退休,我也要請你暫緩的,聖人都快八十了,尚且……”
葉暢話說到這裡,突然間,被遠處傳來的鐘聲打斷了。
中原漢人既然重返遼東,那麼漢人的宗教文化,自然也會隨之重返遼東,天下名山僧佔多,但李唐之時,道教盛行,故此遼東大地之上的名山大川,多有寺院道觀。為防止僧道收納懶貪之徒,沾汙其門,敗壞世道,故此葉暢在遼東的僧寺道觀中都有強制性的規定:不可乞討求食,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載不織,一載無衣;所收功德佈施,可以用於修建道場寺觀,可以用於法事祭典,可以用於濟慈育嬰。這些規定戒律,看似苛刻,但稍有見識的高僧、真人,都明白此乃道釋二家與世俗能長期共存互安的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