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火上澆油(下) (第1/2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多的時候的很多人,他們真的別無選擇。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怎麼去分辨利弊變成了極為重要的決定。 樓令能夠斷定一點,晉國目前君臣之間的爭鬥,以陣營來進行劃分,到最後絕對不存在真正的勝利者,差別是誰失去最多。 明確知道了那些的樓令,他只能絞盡腦汁思考可能存在的妥善辦法。 “我要是選擇眾卿的陣營,一定要被當作犧牲品。” “眾卿是以欒書為首,他壓根就是個老銀幣。” “屆時,誰想保住我,他們爭得過欒書嗎?” “願意保住我的人,他們會更加在乎自己的利益,超過受損的界線,肯定是選擇放棄我啊!” 樓令在看清楚局勢之後,不存在猶豫或遲疑,有了初步的想法,只是要再捋一捋怎麼來實施。 有句叫“民不與官鬥”的俗話,臣子與君主去鬥,輸贏都要承擔相應的後果,臣子的勝利在很多時候,也許是不久之後,往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那是“位格”所決定了的事情,下位者一時的勝利只能痛快一時,上位者輸了一次不代表下一次還輸。 所以,除非是下位者要砸棋盤,或者說有能力去砸了棋盤,要不然“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這一句話還是有相當道理的。 “正要出兵向西,搞出了這件事情,還鬧得當庭的地步。”郤錡滿臉寒霜,說話的事情也有點大。 因為郤錡聲音足夠大的關係,聽到那一句話的人並不少。 站在過道中間闡述原因的祁奚話音一頓,隨後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繼續闡述自己的理由。 那還真的是! 晉國曆來是以軍事優先。 晉景公時代,晉國有了既定國策,短時間內先解決來自西邊的威脅,好跟楚國繼續爭奪天下霸主的寶座。 輪到晉景公薨逝的階段,眾位卿大夫為了避免內耗,也是想用外部敵人來轉移內部矛盾,一致決定實施之前的國策,也就是出兵向西。 在君臣進行權爭的階段,準備向西出兵的事宜並沒有被落下,該是出動多少兵力,什麼家族出兵多少,近期已經有了決議。 這一次,晉國將會四個軍團齊出。 當然,不是四個滿編軍隊出征。 要知道四個滿編軍團可是多達十五萬的兵力,秦國和白翟還不夠資格讓晉國這般的隆重對待。 根據一眾卿大夫的商議結果,欒氏、旬氏、範氏、郤氏、邯鄲氏這些卿位家族,他們每有一個卿位出動一個滿編“師”的兵力。 那就是,旬氏和郤氏要出動兩個滿編“師”的兵力,其餘卿位家族各自出動一個滿編“師”的兵力,僅是幾個卿位家族就出動七個滿編“師”的兵力了。 五個“師”為一個“軍”,對吧? 眾位卿大夫再共同合計,其餘公族封君與貴族拼拼湊湊,起碼要湊出十個“師”的兵力出來。 讓公族封君和貴族湊出十個“師”兵力的決議遭到了晉君壽曼的反對。 晉君壽曼不是反對那種兵力,他就是不想公族封君出動那麼多的兵力。 最後君臣互相妥協,公族只需要出動兩個滿編“師”的兵力,貴族則是拼湊三個滿編“師”的兵力。 這樣一來,卿位家族的七個滿編“師”加上公族封君、貴族的五個滿編師,一共也就十二個滿編“師”。 然後,十二個滿編“師”再劃分一下,中軍四個“師”,上軍三個“師”,下軍三個“師”,新軍兩個“師”。 沒有出現今天的事情,好些卿大夫應該在城外點兵,連帶樓令這個司馬也該去巡視營盤的。 “對於祁奚舉薦自己的仇人這一件事情,你怎麼看?”郤至問道。 樓令笑著說道:“如果沒有舉薦自己的兒子,中軍尉就要青史留名了。” 如果不瞭解祁奚的話,光聽說他舉薦自己的仇人解狐,誰不會豎起大拇指來大加讚揚呢? 問題是,瞭解祁奚的人,誰都知道他不是那麼大公無私的一個人。 然後,看一看祁奚的仇人解狐多少歲,再看看同樣被舉薦的祁午多少歲,答案立馬就擺在眼前了。 解狐很老了,看著沒有幾年可活。他不止很老,人看上去思維遲鈍,腿腳方面也不是那麼利索。 祁午風華正茂,看著起碼是個能夠幹活的樣子。 所以是,即將請辭的祁奚在推薦什麼人來擔任中軍尉呢?他們是,垂垂老矣沒有幾年可活的仇人,以及自己風華正茂的親兒子。 解狐來自解氏,他與祁奚的恩怨情仇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清楚。 現在,解狐滿臉複雜地看著祁奚,看上去分明是被感動了。 說來也是,鬥了快一輩子,哪能想到仇人會在將要請辭的時候,推薦自己這個仇人去坐上高位呢? 那可是“卿位預備役”的中軍尉職位啊! 卿位不是誰都有資格坐上去,或者說除了那麼幾個家族,其餘家族都沒有資格去坐。 中軍尉這個“卿位預備役”看著不上不下,由於職權方面比較模糊的關係,它在很多時候就顯得比較關鍵了。 聽說過“不管部長”這個名號嗎?它在第三帝國時期比較出名,屬於沒有明確權力卻什麼都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