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狀況之外 (第2/5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體系的保衛者。
由於晉國大部分諾言實現了的關係,列國對晉國的感觀也就變得非常複雜了。
至於楚國說壞話?他們是晉國的競爭對手,不說晉國壞話才是怪事。哪怕有國家認為楚國說得對,他們看到楚國是劣勢的一方,也不敢站出來作證啊。
等楚國取得優勢,有得是人會認定那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嘲笑,極可能還會嘀咕幾句有失風度。
知道晉國不是什麼好東西的人,一定是大有人在。他們這麼聰明,哪能夠不知道晉國沒有徹底倒下之前,最好不要瞎說什麼大實話呢。
晉君周自小學的是儒學。
當然了,晉君周學的不是孔儒,更不是經過不知道多少人改造的孔儒。他學的是周公旦之儒。
周公旦的儒學歸納起來就一個核心,也就是:制度!
這個制度包括建立監察系統,派遣眾多的監察紀委(史官)到各諸侯國進行監督;形成一套階級分明的等級制度,細節到連穿衣、吃飯、住房的規格或佔地面積都要管。
沒有錯,史官在周王朝就是監察紀委的角色,他們記錄所需要記錄的一切,不止拿給周天子看,也會提供各諸侯進行查閱。
這一套制度的核心就是監督。
例如說,晉國發生了什麼事情,周王室有權知道,並且晉國的鄰居也有權知道;如果發生在晉國的事情,周王室和晉國的鄰居不知道便是一種違紀,該由周天子出兵以及號召諸侯共討之了。
在那一套制度的框架之下,一切都是為了維持周王室的統治!
學習那種知識的晉君周,他的思維肯定是接受了列國並存的現狀,頂多就是成為他們的管理者。
“下軍將在暗示寡人對天子取而代之?”晉君周經過思考之後得出這個結論,只能說是把自己嚇了一大跳。
取代周天子啊?其實在很久之前,好多分封國的國主已經在嘗試這麼幹,只是沒有諸侯取得成功;有成功的例子是,周王室的兄弟或叔侄互相奪位。
因為沒有分封諸侯成功的例子,晉君周才會被嚇一跳,等心情平復之下就控制不住,思考起了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沒有可能取代周天子呢?
周天子被從位置上踹下的例子有不少,更丟人的事情同樣發生了幾次。
時間走到當下,周天子的權威已經不如西周時期。
只不過,取周天子而代之,仍然是一種禁忌。
晉君周知道出現這種想法是一種禁忌,越是禁忌就感到更加刺激,慢慢產生一種挑戰禁忌的興奮感了。
晉君周當了幾年的國君,雖說不至於瞭解到晉國的全部實情,但是能夠看出晉國有多麼強大。
僅僅是親自參加的兩次會盟,足夠給晉君周形成該有的概念了。
國家到底強不強大,沒有比親身體會他國之人的接觸更為直接,是嗎?
只是喊自己強大,出了國卻是遭到各種欺凌與歧視,有腦子就會懷疑到底強大在哪裡。
一旦出國之後可以享受到各種特權,不用有誰去告知國家到底強不強大,有腦子就能夠從各種體驗瞭解到什麼叫作強大。
參與會盟的晉君周非常喜歡得到一眾諸侯的奉承,享受來自其他諸侯的恭順。
有什麼比歷經過那樣的場面,能夠讓晉君周瞭解晉國強不強大呢?
總不能是那些諸侯腦子有病,想方設法去討一個弱國之君的歡心吧?
“下軍將……”晉君周突然想起之前讓服侍自己的人出去,喊人進來再問道:“下軍將可還在營中?”
宦官能夠看出晉君周的不對勁,只是並不瞭解是什麼情況,趕緊說道:“臣立刻前去詢問。”
大概兩刻鐘之後,宦官返回稟告:“下軍將已經離營,臣聽聞是往側翼而去。”
這件事情,晉君周當然知道。
在方才,樓令就是在走之前特意來辭行的。
儘管是有心理準備,晉君周還是聽得嘆息了一聲,心裡跟貓抓似得狀態變得更嚴重了。
十九歲正是想一出搞一出的年紀,對吧?
晉君周很想親自去找樓令詳談,好幾次想喊人更衣和準備車駕、護衛,話到嘴邊吞了進去,再硬生生控制衝動。
“是我自己想多了,還是理解錯了下軍將的意思。真是那種意思的話,下軍將有跟其他卿大夫商量過嗎?”晉君周很快又陷入遲疑和彷徨的心態。
如果晉國是小國的話,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