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風雲再起 (第1/3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來輪換的列國部隊陸陸續續抵達,在那之前楚軍率先有了軍事行動,並非是嘗試奪回失去的第一道防線,而是主戰場之外的兩支楚軍主動攻擊晉軍。
位處主戰場之外左右兩翼的楚軍,他們的動作搞得很大,第一輪攻勢分別投入一萬以上的部隊。
以當前的情況來判定,一萬以上的部隊發起攻勢,真的是動作非常大!
那是經過一輪冬天和開春的雨季,交戰的敵我雙方承受著非常大的損失,一系列產生的麻煩多到難以想象。
面臨那些麻煩與困境的楚軍,他們卻是展開萬人規模以上的攻勢,其他人怎麼看待另外說,反正讓樓令感到十足的警惕。
在對峙的主戰場,楚軍也開始了頻繁的小規模行動,看上去像是在搞嘗試滲透。
那些事情不用樓令下達什麼命令才讓聯軍進行應對,各區域性的列國駐軍會自行應付,存在的區別就是能不能應付得來。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證各條戰線的穩定,爭取輪換期間不出岔子。”樓令再一次來到主大營。
需要樓令慎重其事講這樣的話,一定是出現了不少的岔子。
沒看到郤錡臭著一張臉在掃視列國代表嗎?那些被郤錡掃視到的列國代表,要麼是一臉惶恐,不然就是羞愧低下頭。
晉君周看到郤錡在給列國施加壓力,說道:“諸位務必要協調好。”
這不是在講廢話。
某件事情由首腦去強調,哪怕這一名首腦沒有太大實權,意義還是不一樣的。
部隊進行輪換期間,確實是最容易出現岔子,一旦讓敵軍抓住機會,形勢必然出現突變,再影響到整場戰爭的整體走向。
很多場戰役,決定勝負的那一瞬間,多數是發生在部隊輪換的階段。
可以是某一方自行出現大疏漏,也能是某一方強制創造出機會,總之就是極短時間內讓戰役出現結果。
因為楚軍率先展開行動,所以也就證明楚國君臣的智商正常,以及楚軍上下的神經極其堅韌。
楚國君臣表現出足夠的堅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同樣的困境之下,也許晉國君臣都不一定可以比楚國君臣表現得更好。
那是過了一個冬天,歷經漫長的雨季,非戰鬥減員以及面臨麻煩更多的楚軍,他們竟然咬牙展開一系列行動,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
當然,也能夠說楚國君臣比較不在乎其餘楚人的死活。
根據不完全統計,一個冬天加上漫長雨季,楚軍的死亡人數應該是達到三萬五千以上,並且有著極多的病號。
到後面楚軍的數量維持在二十八萬到三十萬之間,出現三萬五千的非戰鬥減員,數量算多嗎?講實話在人類各場冬季戰役裡面,那樣的非戰鬥損員並不算太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三與蘇聯打那一場莫斯科戰役,德軍在冬季凍死凍傷的人數達到整個集團軍群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一共一百八十萬德軍,近乎有十萬到十七萬被凍死。(這個資料落差比較大)
固然是發生在酷寒的莫斯科,德軍事先的準備也不充分,可見在野外過冬的風險。
宋國南部不算酷寒,只是要看“楊梁之戰”是在什麼年代進行。
楚軍可能有準備過冬的物資,他們的部隊規模過於龐大,講事實就是很難事先準備充分,後面遭遇困難想要彌補的難度也是超級大,出現三萬五千人被凍死的情況,只能說是很正常。
聯軍這一邊,樓令手頭倒是有比較詳盡的資料。
晉軍被凍死的人數為六千四百餘人,其餘盟友合起來被凍死了一萬四千餘人。
雙方被凍死的人數,加起來比進行交戰期間的戰死人數更多,知道這個事實的人,他們見識到了大自然的殘酷。
相信有了“楊梁之戰”的這一次例子,各國對於要不要在冬天開戰,尤其是在野外對峙,一定會在事先進行更加詳盡的考慮。
楚軍僅是凍死就多達三萬五千以上,凍傷的情況一定是一種普遍狀況,他們竟然還能夠主動發起攻勢,很是說明問題了。
面對同樣問題的聯軍,晉軍固然受到了影響,很快晉軍就對楚軍採取了針對的行動;其餘各國的軍隊,他們之中的許多國家卻是癱瘓狀態,只有齊軍和宋軍還有展開軍事行動的能力。
聯軍的全體軍事會議上,各國君臣叫苦連天,晉國君臣考慮到他們的實際情況,同意失去戰鬥力的盟友將部隊撤向後方,只是本該得到輪換的晉軍卻是需要留在戰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