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互利互惠 (第1/5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投降的一眾鄭國貴族,七成請求成為樓氏的附庸,兩成投奔了範氏,一成不到投奔祁氏。
並不是因為樓氏足夠強大,才吸引多達七成鄭國貴族歸附。
真正的原因是,作為晉國卿位家族的樓氏崛起時間最晚,發展速度十分迅猛。
那些老牌卿位家族,他們成勢的時間太長,屬於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剛剛崛起不久的樓氏,由於發展速度異常迅猛,能夠想象到各階層多麼缺乏人手。
那麼,能夠猜到為什麼會有多達七成的鄭國貴族,他們會選擇樓氏依附了吧?
只能說他們很聰明,只是不一定聰明對了地方。
樓氏是剛崛起不久沒有錯,內部教育體系逐漸成熟,沒有外人想象中那麼缺乏人手。
當然了,對比那些老牌家族,只要真的有能力,想在樓氏內部體系獲取到高位,確實是會比較容易。
每一個新興勢力都是那般,崛起之初投奔過去還有可能擠上高層,等穩定下來再有能力也難以成為真正的高層了。
“拜見家主!”侯晉以及一眾人等,恭恭敬敬向樓令行禮。
他們怎麼稱呼樓令為家主呢?
這麼稱呼就對了!
一來是,他們還沒有得到晉國的真正接納,走完整套流程才是晉國的一份子。
二來嘛,他們即便成為晉國的一份子,沒有獲取到正式的官職之前,用家主來稱呼樓令最為合適。
等他們的爵位獲得晉君周的承認,正式成為晉國的貴族,隨後也有了正式的官職,倒是能用官職來稱呼樓令了。
樓令給了他們一個笑臉,示意道:“諸位且坐。”
眾人坐下,然後侯晉第一個站起來,向樓令介紹自己以及侯氏。
介紹的流程包括告知在鄭國的爵位,以及擁有哪些封地,治下有多少人口,能夠徵召出多少兵力。
其它時代有殺人充作投名狀,得到正式接納的入夥流程。
在春秋時代,將自家的情況講出來,哪怕是有藏著掖著,其實就是在走成為附庸的流程。
他們可以藏著掖著,一旦主家查出不符的資訊,上報之外溢位的所有東西,可能不再屬於他們的了。
為什麼?因為他們自己上報就那些家當,所以多出來的便不再屬於他們。
因此,作為附庸的一方,基本上對自己的實力不會瞎胡說,敢胡說可能要割捨掉隱瞞的那一部分。
當然可以往虛高去報,問題是虛高上報,得到任務卻是無力去完成,有相關的懲戒措施。
所以說了,春秋時代的君子之風,不全然考驗個人道德,相關的賞罰具備很大的威懾力。
一個又一個人自行介紹,上報自家的實力到底如何。
樓氏這邊自然會有人提筆在記錄。
“那便是紙張?”
“有別於竹簡,可以在其上書寫,肯定是傳聞中的紙張了。”
什麼情況?
樓令早就安排人將紙張研究並製造出來,早幾年就能夠量產了。
好些年過去,樓氏內部倒是普及了紙張的使用,外部只有少數幾個家族會每年得到樓氏一定的饋贈。
也就是說,能夠生產紙張的樓氏,沒有將紙張當作一種商品,大肆地投放到市場販賣。
那也就是導致很多人可能聽說過紙張這玩意,見可能一次都沒有見過。
一張A4紙作為載體,容納的字數可能超過五卷竹簡,攜帶的便利更是沒得比,無疑是一種天大的進步。
林姒將一眾人的資訊記錄好,問道:“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嗎?”
樓氏的管家是一名女性,想打聽非常容易。
這樣無疑證實了樓氏缺乏人才的猜測。
只不過,他們哪裡知道林姒的學識超過他們不止一條街呢?
一眾人紛紛表示不用補充。
樓令暫時沒有得到晉君周的回覆,不能與他們走接下來的流程。
什麼流程?
吸納附庸可不是上報資訊這麼簡單,還需要舉行一場饗宴,由樓令賜予他們食物和美酒。這個流程既是確認統屬關係,也是表示主家有口吃的,不會讓附庸餓著;另一層涵義則是,一起共貧窮或同富貴。
因為沒有饗宴這個流程,前來見樓令的人不久後離開,回到了之前的各個駐地。
“諸侯已經率軍抵達‘虎牢’,我接下來需要前去參加會盟。”樓令看向林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