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處出動,分別前往各個小弟的都城,召喚他們到“虎牢”會盟。

以晉國如日中天的現實,沒有國家得到召喚敢不參加會盟。

事實上,一直看晉國不順眼的齊國,齊國君臣在現階段都不敢有所忤逆,得到晉國的召喚就如約帶上三個滿編軍團出發了。

現在的情況是,晉國已經有所行動,選擇權再一次交到了楚國君臣手上。

楚國本就是想要扭轉局面才搞大動作,要是晉國有所行動,他們卻是不做回應,天下人會怎麼看?

當晉國的行動傳到楚國君臣耳朵裡,他們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

楚君審承認目前楚國不如晉國,只是這種承認不可能說出來,乃至於要進行掩蓋。

最後,楚君審的決定是同時入侵鄭國和宋國。

二十五萬之中,十五萬由楚君審親率攻打鄭國,主要是想逼迫鄭國投降;剩下的十萬由許偃充當主將,展開對宋國的征討。

楚國做出回應,無論楚國君臣或是鄭國君臣都以為屯駐在“虎牢”附近的晉軍會馬上開拔逼近,他們卻是料錯了。

晉君周對沒有馬上展開行動給了找上門的子孔回應,理由是在等其他諸侯前來“虎牢”舉行會盟。

會盟完畢之後,晉君週會不會馬上率聯軍救援鄭國?對此晉君周委婉表示不會那麼快。

這純粹就是晉國要臉,沒有一邊口頭答應鄭國會支援,然後給了承諾又不實現。

當時,子孔就知道事情要糟,一再懇求無果只能返回“新鄭”。

回去的子孔將晉國的態度說出來,直接讓一眾君臣失聲。

“他們要坐視我們被楚軍入侵。”子產對自己的父親子國說道。

子國看上去沒有感到意外,回應道:“這件事情我去‘新田’的時候已經看出來了。”

出使歸來的子國,他並沒有如實向鄭君惲和一眾同僚稟告,選擇了捂蓋子。

當然不是子國有天大的膽子,完全是講了自會讓眾人惶恐和糾結。

要是晉國想要坐視楚國攻打鄭國,受於負面名聲的拖累,他們根本無法扭轉晉國君臣的意志。

子產聽眾人開始討論要不要投降楚國,看見子孔極力反對,更多的大臣卻是非要投降的態度,控制不住嘆氣出聲。

“沒辦法的,長久形成的觀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只有等吃了大虧,或是局勢真的明朗,他們才敢下達決心。”子國跟著嘆了一聲。

子產平靜地說道:“只有損失極其慘重才能讓他們清醒。”

“我看晉國的樓氏之主,一定會給我們慘痛的教訓。”子產補了一句。

這倒不是子產瞭解晉國的現狀。

當今的資訊傳播沒有那麼便捷,可能發生在某處的事情已經過了一兩年,結果另一個地方的人才聽到。

那是子產從有限的資訊中判斷出樓令非常針對鄭國,只不過沒有洞悉到樓令是奔著滅掉鄭國的這個最終目標。

鄭國君臣因為晉國不說明什麼時候支援而在吵吵鬧鬧,入侵的楚軍卻是勢如破竹。

十五萬楚軍在楚君審的統率下,幾乎沒有遭到什麼反抗直逼“新鄭”城下。

楚君審抵達“新鄭”郊外立刻派人入城,要求鄭君惲立刻投降。

鄭君惲從孫安這裡知道是會盟形式的投降,假裝猶豫再猶豫同意投降。

隨後,鄭君惲與楚君審在“新鄭”郊外舉行會盟。

“晉國有三個軍團駐紮在‘虎牢’附近,他們隨時有可能南下。”鄭君惲一臉希冀地看著楚君審,說道:“我們是在‘新鄭’等晉軍南下,還是主動前往交戰呢?”

楚君審笑呵呵地說道:“吃酒!”

交戰?

交戰你個頭啊!

要是有十足的信心擊敗晉軍,楚國用得著這麼畏首畏尾嗎?!

鄭君惲當然不會因為楚君審沒有表態就此放過,不顧臉面一再提起。

“本王接下來會率軍前往宋國,逼迫宋國投降。”楚君審笑眯眯地對鄭君惲說道:“鄭國集結大軍在‘新鄭’擋住晉軍,等本王打完宋國,再率軍過來支援。”

只是講戰略的話,楚國做這樣的安排,好像還顯得挺合理的?

畢竟,宋國不是弱國,能夠逼迫他們屈服,哪怕宋國不當楚國的小弟,起碼會讓晉國少三個可以使用的宋國軍團。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以楚君審對宋國的瞭解,宋國投降的可能性極低。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顛沛三十載

顛沛三十載

一匹白熊
眾生皆苦,為何而活。生在亂世,吾知天命,但天命難從。看吾以劍動乾坤,創千古偉業,謀春秋大計。</p>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顛沛三十載》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p> 顛沛三十載:</p>
仙俠 連載 3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