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謂之言之不預,鹹使知聞! (第2/5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個“師”的部隊,剩下的部隊直接分成多股偏師。
那麼就是,留在“秦2”附近的晉軍約一萬五,散出去成為偏師的部隊不到兩萬。
這個“秦2”是什麼意思?有“秦2”就有“秦1”,還有一個“秦3”,他們是很久之前秦人一再遷徙的痕跡證明,後來重新利用的城池沒有再取新的名稱而已。
“你們的任務是消滅能夠看到的秦軍,其它的事情監督僕從軍去幹。明白了嗎?”
向各支偏師主官下令的人當然是郤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畢竟,郤至才是西征軍的主將,有些命令只能透過他的口,不是樓令要甩鍋。
事實上,作為全軍的主將,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要承擔起來,不想承擔也沒有辦法那種。
這個就好比如,謾罵某個集體,一定是罵那個集體的領導人的道理一樣。
所有人都知道所謂的“其它事”是什麼事情,不管心裡的想法是什麼,全部的人都應:“諾!”
儘管秦軍老是進入晉國燒殺搶掠,一再犯下累累的罪行,仍舊不是所有晉人同意以相同的手段報復回去。
不同意的晉人可能不是所謂的“晉左”,他們只是純粹覺得太殘忍。
那個“晉左”跟“白左”一個意思。
樓令很清楚怎麼回事,等該走的人全部離開,說道:“幸虧是沒有人開口拒絕,要不然當場免職的處罰都算輕的。”
這是軍隊,再不合理的命令,有明確指示就該執行。
至於說有什麼意見,戰後再申訴或控訴就是了,真要進行審判和清算,主責任人會是下達命令的人。
樓令不怕事後遭到責難,晉國一直是受害的一方,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已。
要是有晉人提出非議,樓令不會對他們做什麼。
做了就要認,也別奢望全部的人都認同。
換作有晉人為秦人討公道?樓令會送他們去地下跟受難身亡的晉人交談。
“我打算讓一批人去‘太原’學習。”郤至突然說起其它的事情。
樓令沒有猶豫,說道:“自然可以。”
隨著樓令成為卿位家族,許許多多的事情正在逐漸進入世人的視野,其中包括“太原”有一座學宮。
那是樓氏內部展開教育超過二十年,湧現出了更多的人才,他們要麼是需要繼續深入深造,不然就是想要探索新的知識領域,樓令按照原有計劃建了一座學宮。
可以將在“太原”的學宮視作由貴族創立的當代唯一大學……,或者可以稱呼為“上庠”。
需要特別點明是由貴族創立,原因是周王室那邊也有大學,接收公卿子弟與諸侯的公子、公孫。
只是,周王室的大學早就沒落,成為擺設一般的存在了。
郤至請求派人去學習,雖然算是很勉強人的要求,但是也意味著郤氏和樓氏從行動上在加強緊密關係。
各個家族實際上一直存在知識上的交流,只是規模極小極小,更像是好友之間的互相進步。
郤氏真的大批派人去樓氏學習,多少算是樓氏開創了新時代,也就是樓氏願意接納其他家族的大批人來自家汲取知識上的營養。
“既然開了這個口子,我能不能從國內中小家族或在列國吸納人才呢?”樓令想道。
從其他家族或列國吸納人才?
需要了解時代的背景。
當代,知識大多數是來自家族,很難從家族之外獲取教導。
從遠古到春秋中期一直是那樣,每一個家族不會輕易將知識外傳,有所交流也是拿等價的知識交換。
一旦獲取到知識,不說每一個人,只能說九成九的人都會當成家族傳承,一定會幹珍藏密斂的操作。
並且,發展家族是當代所有人的理想,沒有貴族身份會花費幾代人的時間去努力,身為貴族卻家族落魄會想要重塑榮光。
在那種環境下,一些人是會去別的家族效力,一旦時機成熟卻會馬上脫離,再去發展自己的家族,不可能永遠當一個打工人。
所以,明白怎麼回事了嗎?
其實,知道齊國建立稷下學宮之後,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前去稷下學宮學習的人,九成九都不是就地給齊國效力,大多回到母國,不然就是被第三方聘請而去。
到了戰國時代,知識的交流遠超春秋中期都那樣,樓令要是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