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河宗會留下林胡人,表明他們根本不想插手晉國……,或者說插手樓氏與林胡的事情,以此來暗示不想敵對。

有了上面的暗示,再提到會將軍隊撤離,壓根就是一種示弱。

比較讓人難以判斷的事情是,河宗這是出於與周王朝的友誼,抑或是感到害怕。

在場聽了全部的狐雍欲言又止,沒有忍住還是問道:“進軍嗎?”

樓令笑呵呵地說道:“等河宗人離開,再去消滅被丟在原地的林胡人。”

“……”狐雍壓根不是問那個。

樓令不是要戲耍狐雍,看出狐雍憋得難受,乾脆說道:“既然河宗人示弱,暫時就先這樣吧。”

在現下,向北擴張的樓氏已經先後招惹到了林胡與樓煩,解決完林胡之後,哪怕要戰事常態化,下一個針對的目標該是選擇樓煩,怎麼會選一個暫時沒有爆發衝突的河宗呢。

有趣的地方在於,樓令事先有想過,只是沒有料到河宗對林胡的滅亡無動於衷。

那可是換了一個鄰居,新的鄰居還極強。

“在當代發生這種事情,好像也不荒謬?”樓令心想。

看看林胡的滅亡過程就知道了。

樓氏聯合狐氏針對林胡足足五年的時間,中間林胡與樓煩、白翟、河宗哪怕有互動,反正這幾個勢力並未結盟。

尤其是同時與樓氏交戰的林胡、樓煩,兩個勢力非常有結盟的基礎,結果從頭到尾就是各打各的。

“我好像是‘先入為主’了啊?哪怕是在中原,目前也沒有沒有人總結出‘唇亡齒寒’的觀念,總結出來也絕對傳播不遠。有鄰居被滅頂多保持警惕,一點救援的行動都不會有,沒有落井下石是怕引火燒身。”樓令經常會犯下‘先入為主’的錯誤。

很多觀念是後人汲取前人的教訓進行總結,一旦遭遇到類似的情況,能夠根據那個教訓做出恰當的反應。

因為沒有出現文化斷層,或是文化傳承的主體在,現代天朝有太多的前例可以借鑑。

其餘國家?他們沒有天朝的歷史傳承,極度依靠當代智囊團的分析與判斷,往往看不懂天朝做出某項選擇是出於什麼原因。搞到後面學習天朝文化,也能是吸納二鬼子進入智囊團,成為與天朝交流的必備條件了。

對於春秋中葉的當代其餘人來說,他們並不是穿越者,沒有兩千多年的積累,搞得樓令根據自己的認知作為判斷基礎,很多時候往往會鬧得樓令看上去過分謹慎。

簡而言之就是,樓令常常會因為所知太多,根據事態的發展有過多的腦補。

在樓令派出軍隊渡河之後,北岸的林胡人部分投降,逃散的那一部分林胡人並未被追擊。

畢竟,樓令沒有打算在當前與河宗兵戎相見,在河宗表現出足夠的忍讓之後,總是該表現得剋制,不適合在河宗的地盤追擊逃散的林胡人。

林胡作為一個勢力,他們在失去棲息地,絕大部分的人口被吞併,只餘下四散的一些人,沒有出現鐵木真那等猛人的話,基本上就是註定要消失在歷史舞臺了。

歷史上,林胡面對趙國的入侵,一樣是象徵性地掙扎了一下下,大部分部落被趙國吞併,剩下則是逃離四散。

將近兩百年之後的林胡不堪一擊,兩百年前的林胡也沒有表現出多麼抗爭的一面。

樓令本想駐紮在大河邊上,邀請河宗之主前來見一見,後面給放棄了。

那是河宗撤離得相當徹底,他們一退直接舉族向北退出兩百多里,擺明就是不想招惹新出現的陌生人。

能夠舉族進行遷徙,起碼證明河宗的統合力比林胡強,對吧?

林胡從頭到尾就沒有表現出什麼集體意志,捱打的時候各自扛,逃也是逃自己的。

“那就先與河宗各自安好。”樓令隨後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當然不是全數撤回太原盆地。

真要是不留半個人,豈不是戰爭白打了?

樓令在現代的河曲附近留下兩個“卒”作為駐軍,隨後基本是走一路散一路,一般選擇有地理優勢的區域,留人進行營寨建設,隨後會有移民被安置過來。

“到處不是山坡就是樹林,自然資源豐富倒是豐富,對於開展農耕卻是一個大麻煩啊!”樓令知道當前哪裡都有植被,在林胡舊地隨處能夠看到需要十來人合抱的參天巨樹,可以說是人有些麻了。

要是時間再往後推移個四百年左右,那個時代的人會很高興到處都有參天大樹,起碼想要修宮闕是不缺材料了。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稱皇

稱皇

兵圍城下
仙俠 連載 3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