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兵逼大江(元旦快樂!) (第2/5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地存在遊牧部落。
南方存在遊牧部落?樓令不是親眼所見,真的不會相信。
畢竟,對於現代人來講,遊牧部落通常存在於北方的草原,認為南方在很早之前就是魚米之鄉。
“我雖然知道所謂的‘江南’要到楊隋時期得到開發,但是直至南慫才真正成型,變成魚米之鄉則是需要到朱明一朝。真是固有認知忽略了一點,當前無論哪裡都是荒地多,楚國可以牧馬,憑什麼南方的其它地方就不行了呢。”樓令心想。
知道怎麼回事嗎?蒙元統治期間,南方很多地方農田變成荒地,一度也成了牧場。
所以,華夏大地的放牧真不分南北,種田也不是非得在中原或南方不可,只是人為改變了自然的環境。
徐國這邊的人,他們在習俗上已經更為貼近中原,看上去遠比吳人更像是諸夏的一員。
樓令見了一些徐國的貴族,又去一些村莊看過,不得不想道:“這算是文化勝利吧?”
武力上打不贏,使用文化去融合,能夠說不是一種勝利嗎?乃至於可以說比只用武力使之屈服更大的勝利了。
當然,打輸了之後,勝利方主動融合,輸得一方會很心情複雜就是了。
可以的話,誰都想成為勝利的一方,再享受教化成功的榮耀。
“晉卿,貴國要長久佔領鄭地與楚地嗎?”華元現在只面對樓令這位晉國的卿大夫,不用稱呼晉下卿。
這個就跟局長不在現場,多數人會把副局長的那個“副”字忽略掉一樣。
樓令奇怪地看了華元一眼。這一眼只有一個意思:我們熟到可以講這種事情了嗎?
樓令與華元在各種場合倒是會經常見面,只是樓氏負責的邦交國並沒有宋國,雙方的接觸基本只有客套,很難涉及到太高的層面。
“還請晉卿告知,元必有厚報。”華元說道。
晉國卿大夫之中,好些人遠比樓令跟華元熟悉,華元卻是找樓令,肯定是有其意圖。
難道是晉國近來的國策基本由樓令制定和執行,訊息傳到了華元耳朵裡了?
要是那樣子的話,華元刻意與樓令親近,基本上就講得通了。
有比國策制定者和執行者更有結交價值的物件嗎?恐怕不是那麼多。
最有意思的情況是,樓令在卿位排序是排在第三,源於正式地位不是絕高的關係,進行奉承將減少付出。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收買晉國之君或中軍將,他們的地位擺在那裡,想要低成本達成目的,屬於沒有多大的可能性;樓令不說地位不上不下,反正真沒有國君和中軍將、中軍佐高,可以成功收買的話,總之付出的代價肯定要打折。
在樓令的觀念中,國家的國策不可能隨意透露出去,更別說是透露給異國重臣知曉了。
真要是幹出那樣的事情,與賣國何異?
可是,樓令又知道一點,當前列國的大臣會互相通風報信。
這算怎麼一回事?大概就是目前家族利益遠比國家利益更被重視的產物吧。
大家都不覺得是在賣國,或者明知道卻不當一回事,樓令要不要隨波逐流?
“華元很是交友廣闊,日後會用到他的地方可能極多,是該建立更特殊的關係。”樓令心想。
善於交際且捨得成本的華元,他一度是欒書和子重的共同好友,利用這一層關係瞭解晉國和楚國的國策,乃至於可以影響到晉國和楚國的國策制定。
晉國與楚國舉行第一次“弭兵會盟”便是華元來操作,並且還成功讓打紅眼的晉國和楚國坐下來談。
對華元來講,美中不足的事情是晉國和楚國並未實現真正的和平,要是真的實現和平,怎麼都會讓華元的歷史地位更為上漲一些。
擔任晉國中軍將的欒書,以及擔任楚國令尹的子重,他倆可以因為華元的利益輸送幹那種事情,難道樓令就不能了?
樓令對於賣國有著本能的排斥。
只不過,誰讓樓令生活在春秋時代,又是坐在高位呢?
“會謀求統治鄭地,楚地則是隨時可能放棄。”樓令說得半真半假。
為長遠考慮的話,晉國不應該輕易捨棄已經實施佔領的楚地,讓樓令來選肯定是不想放棄。
只不過,光樓令不想放棄沒有用,要多數的家族一起來形成共識。
畢竟,體制擺在那裡,各個家族出動私軍才有參與國戰的軍隊,只有樓氏在楚地死扛,樓令肯定就不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