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盛典(上) (第2/4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晉君周等卿大夫齊了,才說道:“幾位,號令軍隊佈列吧。”
舉行凱旋儀式,哪能沒有凱旋歸來的部隊參與呢?
只是,真不是所有出征的參戰人員,他們都有機會出現在凱旋儀式的現場接受檢閱。
一般情況下,基本上就是有立下功勳的參戰人員才有資格。
再來的情況就是,當局會特別挑選一些“人樣子”,也就是看上去高大威武的人來妝點場面。
卿位家族在晉國無位元殊,乃至於可以說在當今的東方世界都是特殊的存在。一切的特殊都是建立在家族實力之上,擁有強大實力即便表現一般,很難不得到更多的優待。
,!
所以了,參與走凱旋儀式的部隊,看上去就是以來自卿位家族計程車兵居多。
這些卿大夫不可能下到部隊親自頒佈命令,他們走到高臺邊上吩咐自己的子嗣或親族,命令自然就被傳遞了下去。
在這種場合下,身份最高的人站高臺之上,次之的人則是圍著高臺站了一圈,再次之久向外圍站。
因為當前並不流行布面旗幟的關係,看不到旌旗飄飄的畫面。
使用動物尾巴、翎羽、皮毛製作而成的大纛才是目前主流的旗幟,並且不是每一個家族都有。
事實上,擁有一杆大纛就是身份的象徵,哪怕該家族已經沒落下去,只要大纛沒有遺失,拿出來仍舊會獲得尊重。
樓氏的大纛是在戰場上陸陸續續繳獲而來,每一次有了新的大纛繳獲,後面繳獲的大纛會被拆散裝到一開始的大纛上面。
話又說回來,樓氏的第一杆大纛是搶的齊國高氏,搞得高氏後面花了大代價把大纛給贖了回去。
為什麼高氏不做一杆新的大纛?因為自己做出來的大纛不帶功勳,拿出來只會被其他貴族笑話。
大纛當然不是隻能在戰場上繳獲,要不然第一杆大纛怎麼出現就會很成問題。
一開始是諸夏的諸侯攻打異邦,搶了異邦的聖物,為了彰顯武功將那些聖物做成旗幟。
到後來,亡了國的諸侯太多,大纛也就流落了出去,搞得不是一國之君也能夠持有了。
類似的事情還有其它,例如更加遠古的時期,各部落進行互相的兼併,勝者一方也會掠奪失敗一方的圖騰。
在今天,有大纛的家族,他們無一例外都會讓自家的大纛亮相。
在大纛亮相之前,它其實已經被拾搗了一遍又一遍,看上去整潔並且金光閃閃。
怎麼會金光閃閃?因為上面存在青銅利刃或是項圈和其它裝飾物。
青銅在風化之後才會變成青色,在遭到風化之前其實是金色。
所以了,各國的一些大殿,瞅著就是金碧輝煌的模樣,不是用黃金進行裝飾,其實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青銅。
當然,銅的金色與黃金的金色肯定存在區別,特別是光照之下。
日後一些王朝會使用黃金打造宮殿,只是並非大塊大塊的黃金鋪成地板,也不是整根柱子都是黃金材料,頂多就是刷了金粉。
步入現代之後,一些人家裡的電線並非銅線,使用的是黃金製成的金屬線!(真事)
各個將要接受檢閱的卿位家族私軍列好隊伍。
卿大夫各自出動一個“旅”的兵力接受檢閱,八名卿大夫便是八個“旅”。
另外的那些中小家族,獨獨魏氏有四個“卒”接受檢閱,其它頂多就是一個“卒”或更少。
處在最顯眼位置的是來自郤氏的私軍,陣列之中的兵士一個個看著意氣風發。
緊緊靠在郤氏私軍下一梯隊的部隊來自樓氏,樓氏之後是荀氏(中行氏),也就是按照卿位排序來形成梯隊。
屬於卿位家族的兵士,看上去神色會比其他家族更為高傲。他們確實也有顯擺的資本。
而在幾個卿位家族的私軍後方,列陣的是來自魏氏的私軍。
“泰半是身穿出產自樓氏的甲冑。”邯鄲旃羨慕又遲疑。
誰不羨慕樓氏獨家掌握優異的冶金技術呢?
之所以會出現遲疑,主要是邯鄲旃想向樓氏採購,要命的地方在於邯鄲氏的財政狀況比較堪憂。
看過去,列陣的晉軍披甲率應該是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百分之五十穿的甲冑是樓氏採購而來。
而樓氏不同時期打造過好幾款的甲冑,從一開始的札甲,到後面的環片甲,也出現了板甲,到最後又迴歸札甲。
樓氏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