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昧已經緩了過來,只是對於能不能守住宮城不抱希望:“父王不在啊!”

他們不是非要堅持下去不可,要命的事情是吳君壽夢不在,沒人有資格來決定都城要不要投降。

與此同時,也是因為吳君壽夢不在,他們連派人去跟晉軍高層協商停戰條件,一樣是屬於地位不達標。

這個其實跟一個國家的君主薨逝,繼任者並未接位,想認輸都無法認輸的道理一樣。說白了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因此,春秋時期不伐喪的理由之一,便是打贏了也不知道該向誰索取賠償。

到了現在,夷昧等人還沒有跟吳君壽夢聯絡一次,導致他們不得不相信己方主力潰散,自己那一位父王不知所蹤,等等從晉軍那邊聽來的訊息。

那無疑更加讓夷昧、蹶由以及一眾留守“梅里”的達官貴人,他們變得更加的彷徨無措,不投降真的就是不夠資格投降,只能被動等待最後的結局。

至於說抵不抵抗?那肯定是一直抵抗到宮城也陷落了。

夷昧和蹶由都堅信他們死不了,哪怕脖子伸過去讓晉軍砍,只要晉軍知道他倆的身份,說什麼也不會真的砍下去。

這叫什麼?吳國可以任意屠殺他國權貴,兩兄弟不相信作為天下霸主的晉國君臣也會那般喪心病狂。

“我們不需要顧忌影響,他們不一樣。一旦晉人不顧忌,怎麼繼續領導和統率列國呢?”夷昧心想。

而他們必須抵抗的理由是,吳國不可能就此滅亡,老父親也是終有一日會歸國。

激烈抵抗而最後城池陷落,回來的吳君壽夢再是怪罪,起碼兩兄弟是真的拼命抵抗了。

還不夠激烈嗎?搞到連宮女和寺人都進行了武裝。

如果吳君壽夢知道了情況,他非但不能怪罪夷昧和蹶由,相反要進行很大的獎賞,用以明示後來者遇到相似的情況應該怎麼做。

榜樣不正是在一次次事件中樹立,以備後來者所借鑑的嗎?無論好壞的榜樣都是。

大型攻城器械皆盡入城已經是七天後的事情。

“明日便對宮城發起攻勢。”樓令主動召開這一次軍事會議。

由於晉君周在場,自然是由他來坐在主位。

如果晉君周不在?哪怕郤錡、郤至是在場,然而樓令才是總指揮,該由樓令來坐主位。

士匄說道:“我申請指揮其中一面城牆的進攻。”

這一戰大概是要塵埃落定,士匄想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儘早掌握更多的攻城技巧。

中行偃和智罃也申請指揮其中一面城牆的作戰。

一眾卿大夫的積極,並沒有那麼簡單啊!

“中軍將和中軍佐以為呢?”樓令問道。

郤錡不可能變成樓令指示下的執行者。

郤至倒是不用刻意去迴避什麼。

所以,樓令問的是郤氏要不要參與對宮城的攻打。

“老夫也指揮一面。”郤至在面子和攻進去掠奪方面,選擇了對宮城的掠奪。

樓令看了看晉君周和郤錡,確認兩個人沒有其它意見,進行最終的正式部署。

到了最後這一步,樓令很無所謂樓氏的部隊要不要參與攻城了。

這一戰的總指揮,從開始到最後一直都是樓令,並未出現人選上的變更。

那麼,最大的榮譽肯定是落到樓令頭上,後面掠奪了什麼戰利品,可以分配的東西也不會少了樓氏的份額。

其他人爭取,那是他們一旦不參加,等於不存在獲得分潤的理由。

主將嘛,分配戰利品的規則是,沒有給國君分配之前,主將先獲得其中的四成。

然後,主將分潤了,全部的戰利品中國君可以拿四成。

同樣的道理,成為晉國的卿大夫之後,一概有機會擔任某一場戰役的主將。

要不然的話,以為某個家族的人擔任晉國的卿大夫,該家族為什麼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崛起或是變得更加壯大呢。

正是因為打贏了可以名正言順獲取意外的財富啊!

這一套規則看似卿大夫佔了便宜,萬般不能只看到這一面。

一個拿出全部智慧和精力的主將,一定比應付了事的主將,會更加的盡心盡責,乃至於對勝利無比的渴望吧?

晉國設立卿大夫之後,只要是由卿大夫來指揮作戰,勝率一般都會很高。

看上去卿大夫佔了便宜,晉國難道就沒有因此強大起來,國君與其他貴族也在一次次勝利中獲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我的第三帝國

我的第三帝國

龍靈騎士
關於我的第三帝國:【2014星創獎第五季參賽作品】當整個歐洲都在梅塞斯密特機翼下戰慄,當海平面下的狼群已經撕開女王的喉嚨,當虎式坦克轟鳴著碾碎了莫斯科的城牆,阿卡多站在眾多記者面前,滿臉微笑:“除了上帝,沒人能阻止第三帝國的擴張。”
仙俠 連載 43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