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真怕被濺一身血 (第2/3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來是鄭國和吳國的慘樣嚇到魯國君臣了。
晉國那樣對待鄭國,狠是狠了點,大體上算起來是事出有因。
誰讓鄭國長時間在晉國和楚國之間來回靠,上一秒臣服,下一秒跳反?先別管鄭國有什麼理由去那樣做,出現了那樣的格局,無論晉國或楚國怎麼去對待鄭國,講實話再不合理也可以找到說得過去的理由。
至於吳國?瞭解過程的人,一樣需要承認是吳國作死,並且還是接二連三作死之下的求死得死。
只不過,以前的晉國還存有顧忌,再是怎麼樣都會收著點。
有了鄭國和吳國來當例子,列國再遲鈍也要發現不對勁。
魯國作死是在鄭國和吳國發生那些事情之前,能夠解釋為他們一開始不知道事情會那麼嚴重。
到了現在,魯國君臣可算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一定要想方設法補救了。
孟孫南還在等樓令給出答案。
怎麼著?
魯國請求晉國假打?
打假賽這種事情,晉國還真的跟魯國玩過。
好幾次一樣是魯國君臣找死,晉國考慮到需要魯國跟齊國對撕,進入魯國境內的晉軍只是輕輕用小拳拳捶了魯軍幾下,並沒有放開了打。
樓令可是知道郤錡和郤至意見統一,兩兄弟對魯國要新仇舊恨一塊算。
“還請南大夫將樂隊收了。”樓令只能給出這樣子的暗示。
孟孫南還要講話,看到樓令說完轉身走向戰車。
不一會兒,樓令帶上隊伍逃也似得離去。
樓氏眾人那樣的行為,看傻了在場的所有人。
但凡有腦子,誰會以為晉國的卿大夫怕了季孫氏或孟孫氏?
可以說,到了玩真的的地步,魯國的三桓一塊加起來,真不夠樓氏一家給打的。
所以了,越是聰明的人,臉色當場就變得越難看。
“大難臨頭了啊!”孟孫南被嚇得不輕。
然後,孟孫南丟下一群沒有搞清楚狀況的人,上車就讓馭手動起來,用最快的速度返回都城。
另一邊,樓令臨時更改了路線,反正就是選擇離“曲阜”遠遠的,一點都不想挨上去。
接下來的沿途,一樣有人會想要招待樓令,只是他一次次禮貌性的拒絕,用最快的速度趕路,原本需要七八天才走完的路程,五天就來到齊國邊境。
可能是樓令這一支隊伍的趕路速度太快的關係,搞得到了邊境竟然沒有受到迎接。
那不只是樓令等人速度快的原因,跟他們臨時改道的關係最大。
直接說就是,齊國那邊已經做好了迎接的準備,可是迎接的地點不對。
“紮營,等齊國來人。”樓令不是為了尊重齊國的主權,主要是真的需要受到迎接。
要是樓令看到沒有人迎接,選擇直接朝“臨淄”繼續進發?這可不是一件小事,直接就上升到國家大事了。
關乎到的事情是晉國卿大夫沒有獲得應有的禮遇,齊國直接將所有卿大夫得罪個遍。
再來是,齊國跟樓氏結親本是一件好事,禮節上出現那麼大的差錯,極可能婚事就此取消,從將要成為姻親,立馬變成了仇家。
有沒有那麼誇張?一點都不誇張,並且顯得合情合理,任何時代面對那種情況都是。
齊國的反應顯得很快,附近的齊國貴族先過來接洽,得知是樓令的隊伍,馬上將訊息傳到應該獲得的人手中。
本來在“艾琳”附近等著的國書等人,他們花了四天的時間才轉場到“龍”這個地方。
地名就是叫“龍”沒有錯,後面地名改了,到現代屬於是泰安的地界。
國書跟樓令見上面,十分不理解地說道:“怎麼突然改了路線呢?”
樓令有一說一:“我怕魯人濺我一身血。”
國書下一秒就反應過來,一陣“哈哈哈”的樂了有一會,才說道:“那些人啊,他們最喜歡強人所難了。”
別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春秋時期的魯國權貴,他們則是明知道別人會很為難,喜歡厚著臉皮去求人。
通常情況下,魯國權貴為難的物件會是晉國權貴,類似的例子一再發生,足足有三四百年之久。
然後,套用《三體》裡面的一句話,地球人並不感謝邏輯;魯人也不會感謝一再庇護自己的晉人。
國書……,或者說任何的齊人都喜歡看到魯人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