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去進行作秀,樓令和樓小白也就不用每到了一個地頭,捲起裙襬和褲腿下田。

他們只需要管好相關的負責人,看好實際開展農耕的田畝數量以及每一畝的收成,其實也就足夠了。

事實也是那樣,只要知道每畝的大概產出,再看實際產出怎麼樣,一下子就能夠分辨出誰不用心。

一旦有什麼不對,樓令不會去處置幹農活的人,只會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至於相關負責人怎麼去追究真正幹活的人,樓令卻是會進行干涉。

說白了就是,樓令只需要盯緊各階層的負責人,適當為黎庶階層做主,家族不會亂到哪裡去。

如果樓氏發展到現階段,樓令還需要盯著所有人,他哪來那種精力嘛!

樓氏現在有“太原”、“平陵”、“瓜衍”、“呂”四塊封地,其中發展得最好的當屬“平陵”這一塊封地,以“瓜衍”和“呂”的發展最為不變。

近些年,樓氏主要發展“太原”那邊。

五年的時間過去,樓氏已經在“太原”完成築城,開墾出來的耕田不下於三十萬畝。

同時,樓氏一共有八萬多的總人口,其中有四萬集中在“太原”這一塊封地。

這一次,樓令主要的視察地點不是在“太原”那邊。

“我們需要鹽巴,大量的鹽巴。”樓令正在‘平陵’這邊。

因為“平陵”是樓令獲得的第一塊封地,它的發展必定是會比較多樣性。

樓令在後面又獲得那些封地,想要進行什麼試錯的時候,一樣是會安排在“平陵”附近。

這個跟“平陵”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有極大關係,它在汾水的邊上,旁邊還有一座範圍極廣的無名湖泊。

樓令在晉景公那裡獲得了對湖泊的使用權利,後面晉景公並未收回去。到了晉君壽曼的時代,樓氏對湖泊的使用權利,暫時也沒有被收回。

將近七八年的經營,樓氏在湖泊發展出了規模的漁業。

船當然是沒有多少,有船也是小船。

舟的數量很多,原因是它製作的難度比較小。

因為大肆開展漁業的關係,每到適合漁業的季節,樓氏都會有數量極大的漁產。

魚嘛,想要讓它活著運輸,哪怕是到了現代,門檻並不是誰都能邁過,投入方面也比較大。

死了的魚?沒幾天就要臭了。

至於說冰鎮了再運輸?就算樓令會用硝來製冰,沒必要這麼搞啊!

樓令要大量的鹽巴做什麼?他沒有發瘋,想要在這個鹽巴比魚更貴的時代,大肆搞鹹魚產業。

“父親是想找藉口,從齊國獲取到更多的鹽巴?”樓小白聽懂了,也說破了。

製作什麼鹹魚啊?搞魚乾產業就好了。

所以是,樓令真就想找個藉口從齊國獲取到更多的鹽巴而已。

而齊國那邊,他們因為是產鹽大國的關係,鹽巴的價格要進行區分。也就是鹽巴在某些人那邊是想要多少有多少,該吃不吃鹽巴的人則是依舊吃不起。

樓令要找到就是那些想要多少鹽巴都能提供的人,以最為便宜的價格得到鹽巴,獲得之後部分自用,其餘找合適的地方出售。

因為晉國本身有鹽池的關係,樓令肯定不會在晉國內部大肆販賣鹽巴,最為合適的出售物件一定是負責邦交的那些小國,再來就是狐氏了。

到了樓令現如今的地位,樓氏在鹽池肯定也有份額,能夠獲得的鹽巴數量只能說合適。

而在晉國內部,包括好些列國,佔據鹽巴市場份額的一定是一國之君。

“在‘太原’開發起來之後,我們家已經不是那麼缺糧,只是積累仍舊堪憂。”樓令並不喜歡庫存無法應付天災的這種局面。

整個春秋時期,其實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大饑荒,只是史料上少有記載。

為什麼呢?因為史書都是記載大人物,一定是困難到影響到大人物的生活質量,史書上面才會記載幾筆。如果只有黎庶受苦,要麼是一個字都不記載,不然就是幾個字概括了。

所以說,史書盡是帝王將相家內事,很難說有什麼錯。

春耕結束。

各個受到徵召的家族,他們馬上投入到備戰當中。

主家只負責發出徵召令,接到徵召令的家庭則是需要忙碌更多。

只不過,並非新晉的“士”或“徒”的話,他們到了新的一年就會做相關準備,免得接到徵召令手忙腳亂。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大唐升官記

大唐升官記

偉翰
關於大唐升官記: 寒雲,穿越成貞觀縣令,打造大唐最強縣,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女主,文、武、貴、野,四條風格迥異的劇情線,意想不到的大結局。本文配角色形象圖,主角配角齊上場。
仙俠 連載 8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