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令大夫惜才啊! (第2/3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相應後果。
足足過了快一個時辰,樓令才出現在晏弱面前。
加上晏弱一大清早就過來,他等了將近兩個時辰。
“見過令大夫。”晏弱可不敢有任何不滿,甚至要滿是歉意地賠罪:“弱有錯,請令大夫責怪。”
樓令是不是該大人有大量,比如“哈哈”一笑表示事情過去了,不用介懷之類?
“你承擔不起。”樓令在講天大的實話。
事關兩國的邦交,再小的事情也是天大的事情。
樓令很平靜地看著晏弱,說道:“他們這是想要你死。”
這不是在開玩笑!
作為使者的樓令必須追究,一旦他追究的話,以晏弱的身份與實力只有以死謝罪。
樓令懂得這種道理,沒有道理齊國君臣不會懂,可是齊國君臣仍舊讓晏弱自己去承擔,不是將晏弱擺上桌面等著被宰割嗎?
“弱……,知道。”晏弱太知道了。
樓令看著滿臉苦澀的晏弱,好一會才請晏弱坐下。
如果樓令不知道晏弱是晏嬰的父親,見面之初就會丟一把劍給晏弱了。
只要樓令那般表態的話,哪怕晏弱再怎麼留念人世間也只能撿起劍自刎謝罪。
必須說明的事情是,樓令一開始還真不知道晏弱是晏嬰的父親,後面收集情報才知情。
樓令又是一陣沉默才問道:“你的上官是誰?”
晏弱說了一個樓令沒聽過的名字。
樓令再次沉默了好一會。
很多場合之中,沉默遠比勃然大怒給人的壓力更大。
關於沉默的用法,德意志有一名演講大師進行過總結,他也將沉默的威力發揮到最大。
樓令的幾次沉默,一次次都像是揮舞大錘將晏弱敲進地府,再次開口則像是讓身處地府中的晏弱看到光明。
只要不想死,人肯定要想方設法自救。
晏弱真的不蠢,他已經看出樓令沒有逼死自己的意思,或者說相關的意志不強烈。
有那一點認知的晏弱,他聽到樓令問自己的上司是誰,瞬間就懂得了什麼意思。
更深層次的東西,晏弱其實也懂了。
“令大夫……”晏弱看上去無比掙扎,很是艱難地說道:“日後,令大夫有所差遣,弱莫敢不從。”
樓令缺一兩個人當狗嗎?即便是誰,他看到晏弱那麼猶豫,很明顯不適合當狗,就要問問晏弱能在齊國發揮什麼作用,適不適合繼續去爭取了。
很現實的事情是,晏弱不止在齊國顯得無足輕重,他也不夠資格讓樓令耗費更多的精力去爭取。
“我很欣賞嬰的膽氣。”樓令說得很認真。
要說晏嬰的膽氣,那必須是很足。
有膽氣的人不少,有膽氣又足夠機智和聰明的人卻是不多,晏嬰多少屬於其中一位佼佼者。
晏弱當然瞭解自己的兒子,一直以來都認定晏嬰必將光耀門楣。
“這……”晏弱喜歡自己的兒子,沒有自戀到認為誰都該喜歡,看到樓令對晏嬰表現出極大的欣賞,講實話就是驚喜又害怕。他左思右想,猶豫再猶豫,咬牙說道:“嬰若是能夠追隨令大夫左右,是他的福氣,亦是晏氏的福氣。”
“哈哈哈!”樓令該高興就展露出來,很滿意地說道:“我會向齊君控訴崔展。”
這個崔展就是晏弱的上司。
因為齊國搞出外交事故,必然需要人來承擔其責任,得到應有的懲罰。
樓令有那個資格繞過晏弱去追究崔展。
看崔展有沒有資格將責任再推給誰。
樓令是真的很想收錄晏嬰為己用,他要是收了晏嬰,其實也讓晏氏成了下屬單位。
畢竟,家族繼承人就此跟了樓令,哪怕是不作為家臣,身上有樓氏的烙印會成為既定事實。
樓令願意教導晏嬰,甚至願意在其它方面給予支援,不管晏氏感不感恩,其他人可不敢進行忽視。
當然,要是晏氏有那個膽子不記恩,乃至於進行背叛,估計樓氏在當時已經沒有閒功夫去計較了。
“你且回去。”樓令不會招待晏弱,原因是兩個人的地位差距太大。他等晏弱走到門邊,說道:“你們不用急。在我回國之前,嬰隨時都能過來。”
晏弱看上去有些精神恍惚。
這種恍惚,小部分是死裡逃生之後的慶幸,更多則是迷惑樓令怎麼願意為了晏嬰而放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