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晉國重新稱霸了嗎? (第3/5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近八萬,戰死了一萬七千餘人。
那可是戰死一萬七千餘將士,好些袖珍型小國的全國上下也就兩三萬人。
大多數的國家,他們連一萬兩千五百部隊都湊不出來。
目前能夠湊出《周禮》編制下三個軍團的國家,大概只有齊國、宋國、魯國、齊國?
不將一樣能湊出那些兵力秦國和吳國算進去,主要是秦國被開除諸夏文明國籍,吳國不以《周禮》編製成軍。
至於晉國或楚國?何至能湊出三萬七千五百的部隊。
晉軍南下的有效兵力為十五萬,戰死一萬七千餘人就是超過十比一的比例,陣亡率超過了一成,有誰敢說不嚴重。
除了確認了的陣亡人數之外,好些輕重傷的傷員會因為傷勢嚴重或發炎發膿陸陸續續死去。
事實是什麼?死於受傷各種後遺症的人,在冷兵器時代非常嚴重。
甚至可以說,非戰鬥傷亡在冷兵器時期佔了相當的比例,如餓死,病死,死於野獸襲擊,高處摔落跌死,落水而亡,等等。
即便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死於各種疾病計程車兵,依然會顯得極其嚴重。
不是直接死於交戰之中,嚴格來說就不是陣亡了。
所謂的陣亡,指的是在廝殺過程中當場戰死。
受傷卻沒有當場死去,哪怕交戰仍然在繼續,不能定義為陣亡。
當然了,目前沒有撫卹金,哪怕有撫卹金,歷代王朝對陣亡的定義仍是沒有多麼分明。
到了現代的某國,陣亡可以獲得全額撫卹金,該國可是將陣亡的標準定得極高與嚴格,想得到一個陣亡的判定可是千難萬難。
“楚軍多少傷亡無法判定,猜測陣亡將近六萬,總傷亡不會低於十五萬。”欒書當然不是張口亂說,有相關的判斷依據。
楚軍戰死的蠻人不會少於兩萬,農夫應該也是佔了兩萬左右,剩下就是楚國封君或貴族的部曲了。
是的,楚國那邊雖然也有各等級的爵位,不過他們統稱為部曲。
晉國高層當前只是派人進入楚軍營寨檢視,還要派軍隊進去實施佔領,點算楚軍留下的各種物資,其中包括滯留在營寨裡面的楚軍數量有多少。
楚軍撤退的時候只是攜帶能夠回到勢力範圍的糧食,丟棄了絕大部分的糧草,亂擺亂放引得飛鳥競食。
這幾天沒有下雨,要不是每日晴天,露天堆放的糧食一次次歷經露水,一定會陸陸續續發黴。
帶不走的軍械和其它物資也被遺棄當場,數量絕對不會少。
為什麼楚軍不放火將帶不走的物資燒了?反正不是留下來給自己買命。
當前,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軍隊,撤退的時候都不會將帶不走的物資毀掉,真的就是遺棄給敵軍去收集。
他們不知道是資敵的行為嗎?肯定知道,問題是還那麼幹了。
進入到戰國階段以及之後,變成帶不走一定會將物資毀掉,反正不會給敵軍留下。
“那些物資……”欒書環顧一下眾人,說道:“糧食能吃多少就多少,吃不到回到都城再分掉。”
欒書可不是要搞什麼人人有份,各個軍團的正副指揮才夠資格。
講實話,以前晉軍可不會刻意收集並全部帶走敵軍留下的糧食,尤其不會撿楚軍的糧食。
現在不一樣了。
晉國動員的部隊太龐大,無論對哪一個家族來說都是極大的負擔,能省當然要省,有額外的收穫也不想放棄。
楚軍的糧食大多是稻米,其實楚人不怎麼喜歡吃稻米,更別說晉人了。
現在不是能省要省嗎?有糧食就吃,運回去卻不會有多少家族去種水稻。
“我要不要在封地種水稻?”樓令稍微思考一下就放棄了。
種植水稻對水源要求極高,晉地可不是水道縱橫的楚地,沒有多少地方適合大量種植水稻。
條件困難能夠想辦法解決,要命的地方是晉人不喜歡吃稻米。
樓令還知道一點,春秋時代的水稻跟現代經過一再改良的水稻不一樣。
事實是什麼?有人攜帶土豆穿越,沒有技術進行保障,土豆種上幾代就會退化,一代代的產出只會降低,真不是帶著土豆穿越就能夠保證人人吃飽了。
當前的精糧是慄米,也就是小米。
其餘的穀物都算雜糧或是粗糧。
晉軍花費了八天的時間將繳獲的物資收集起來並裝車,幹這些事情的時候也在做其它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