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還想挑三揀四? (第1/2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實證明郤至的猜測對了。 遠在“絳”的晉國高層進行商議,得出的結論是晉國需要休養生息,暫時並不適合與任何一個國家爆發大戰。 那麼,能夠料到晉國在“邲之戰”蒙受了極為慘重的損失,以至於兩年多的時間過去,晉國的大多數家族還沒有緩過氣來。 前線的晉軍卻是不能說撤軍就撤軍,起碼不能有任何讓人生出晉軍是狼狽而逃的想法。 在廟堂的那種想法之下,樓令所在的部隊一段時間內還是要待在晉國的西部。 後面郤至的部隊和魏氏所部、旬氏所部在“輔氏”會師,重新進行編制再開拔到洛水的東岸,與挪動了位置的秦軍隔著洛水對峙。 “能射中那人嗎?”郤至抬手指向正在渡河的小舟,說的應該是一個身穿甲冑站立的人。 樓令目測了一下距離,觀察了一下風向與風速,隨後動作利索地持弓搭箭,再挽弓使用拋射的方式射出箭矢。 他們所站立的位置距離河面的小舟約是一百米左右,箭矢先高高地飛起,破開風牆再順著“彈道”落下,準確地命中站在小舟前面的那個秦人,還是命中額頭再貫穿後頸部的方式。 在樓令挽弓射箭的時候,秦人其實已經看到了。 只不過,秦人可能是認為距離足夠遠,再來是江面的風很強勁,不認為樓令能夠射得中,尤其是他們看到樓令射箭的朝向根本不是指向自己,以至於沒有生出警惕之心。 其實,郤至剛才看到樓令不是瞄準秦人射箭也詫異,源於地位帶來的驕傲,沒有第一時間說點什麼而已。 結果是什麼?除了樓令有信心之外,其餘的晉人或秦人都以為是在瞎胡射,偏偏站在小舟前面的那個秦人被射中,死狀還挺慘的。 “你……”郤至剛才有多麼不以為意,看到結果之後就有多麼驚訝:“往那射,怎麼箭拐過去……” 樓令只說道:“已殺秦人。” 什麼叫往哪射又拐,無非就是算清楚“彈道”這玩意而已。 當然了,古人並非不知道風勢對射出箭矢準確度的影響,只是他們沒有相關的知識來支撐進行計算。 目前有一個人掌握了關於射箭的高超技巧,這人叫養由基。他是所有人公認的第一神射手,甚至於連在比試中敗給他都屬於一種榮譽。 為什麼連輸了都有榮譽?因為可以與養由基同臺競技,本身就代表著實力足夠。 樓令才不會跟郤至解釋什麼叫作“彈道”之類,不是為了裝深沉,也不純粹是不想散播知識,主要是想解釋清楚太麻煩了。 任何一套理論,它都是建立在無數的基礎知識之上。例如想要解釋“彈道”是什麼,聽者要先搞明白“軌跡”是什麼,解釋“軌跡”是什麼又將涉及很多種類的知識。 另外一點,樓令也不完全是依靠掌握知識在支撐百發百中。 射箭這種事情跟熱兵器的打槍一樣,說白了就是跟手感扯得上關係,覺得射了就一定能射中,射出去還真的就給射中了,幾乎就是與任何科學都無關,牽扯到了玄學的層面。 河面上的小舟在調頭。 被射死的秦人摔到水裡之後,屍體沒有沉下去,浮在水面上被衝著回去了西岸擱淺在河灘。 河面的寬度應該超過兩百米。這種距離互相遙望,視力稍微差一些的人看來已經是一片模糊,只有視力足夠好的人才能看得明晰。 樓令看到的是秦人撿回了被射死那人的屍體,他們正在檢查樓令射出去的箭矢。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問題在於就是一個事實,也就是當前的箭真的很難製作得多麼精良,乃至於保證箭桿的筆直都極難辦到。 為什麼呢?因為很多的木工工具還沒有被髮明出來! 有那麼一個傳說,講的是楚國費了很大的勁才打造出三支近乎完美的箭矢,平時供奉在宗廟裡面,戰時由楚國之君攜帶,到了要讓養由基出戰的時候,製作得近乎完美的箭矢才臨時交給養由基來使用。 那是什麼箭?就是工匠花了很大心思,反覆拿合適的木頭製作,很艱難才製造出三支箭桿筆直的箭來。也就是說,箭桿是木頭,不是蘆葦,更不是竹子,木頭的箭桿其實也是射程遠和增加穿透力最高的那一款了。 樓令使用的就是木頭製作成箭桿的款式,等於說做木工的一些工具也在老樓家被製作了出來,並且已經在投入使用了。 其實,樓令很希望用全金屬的箭矢,現實的是沒有一張弓可以來使用全金屬材質的箭矢。 樓令可以製作出一些工具的原因是擁有該類的知識儲備,本身不懂的知識卻是無法憑空掌握,比如製作弓的技術。 那些秦人丟下同伴的屍體離開了,走時帶走了樓令射出去的那一支箭。 郤至之前從郤武那裡聽到了不少關於樓令的事情,今天讓樓令射箭不是完全信了郤武對樓令的描述,一開始其實就是帶著看樂子的心情。 只不過,郤至在見識完樓令的射藝之後,尋樂子的想法消失得乾乾淨淨,變成用審視的目光在樓令身上打量。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