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晉國新都城 (第1/2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選出來作為新都的地點挺好,只是樓令之前搞錯了位置。 樓令原先以為是在“韓”地、“旬”地、“冀”地的北面,等他實際到了“新絳”的時候才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 晉國新都在汾水的東岸,澮水的北岸,離得最近的城池叫“陘庭”,它的坐落位置與舊都相隔約是七十公里。 因為“新絳”是被兩條水系夾在中間的關係,尤其是西南面的汾水與澮水形成交匯,周邊的地勢大體上比較平坦,顯示出了農耕的優勢。 樓令等人來到新都城郊外的時候,能夠看到曠野上有許許多多的人在勞作。 這些人乾的事情是砍伐掉樹木,隨後將樹木運輸到城內,會將樹木放很長一段時間變得乾燥,再拿來當建築材料。 樓令對當代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哪裡都有樹林,後世需要十來人合抱的參天巨樹對於當代來說,不說是隨時可見,但是想找真的不困難。 找到參天巨樹不困難,砍伐卻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情,沒有足夠的經驗去進行砍伐,大機率好好的材料被弄了廢料。 樓令已經將一些工具發明了出來,其中包括鋸子。 只不過,老樓家當前的鋸子可拿需要十來人合抱的參天巨樹沒有辦法,長度最長也就兩米,材質自然是青銅了。 不管是“發明”了什麼工具,樓令反正沒有分享的意願,暫時也沒有大肆利用,只在一些封閉場合由特殊人群使用,怕的就是洩露出去。 老樓家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在遭到侵權之後進行維權,一旦新式工具洩露出去,超大機率是老樓家覆滅,技術再成為某個家族的“秘技”之一。 “快些走,要不然等一下就要一身灰了。”郤至看到遠處正在著火,大聲進行招呼。 樓令也看到了遠處正在放火的人群。 放火是在幹什麼?當然是燒掉曠野的雜草以及灌木叢之類,大火燃燒之後再去處理植物的根筋以及石塊等雜物,翻整好土地就是一塊農田。 只不過,不是那樣做完之後就能夠進行耕作,還要反覆地整地。這個過程還是在去除各種雜物,等待從它處弄買麥稈再燒至少一遍,到了耕作季節就能夠播種了。 “有清理出隔火帶嗎?話說,這麼大範圍的放火,不怕火勢得不到控制啊?”樓令當然知道刀耕火種就是這麼回事,沒有看到那麼大的場面而已。 在“新絳”郊外忙碌的人至少一萬,從穿著來進行辨識,分明是士兵監視農奴在幹活。 當前時代,最大的奴隸主便是各國的諸侯,他們的奴隸多到能夠在耕作或收穫季節向外租借,絕大部分奴隸屬於“家養”型別……,也就是一生為奴,子孫後代也是奴隸;其餘奴隸則是來自各次戰爭的戰俘,又或是野外抓捕到沒有歸屬權的化外野人。 那個化外野人特指既不是國人、屬民,也不是奴或隸,指不屬於任何貴族名下被庇護。 還有一種野人,他們則是屬於庶人的型別,生活在距離城池很遠的位置,只不過屬於某貴族的名下。 類似的區分在春秋早期還比較鮮明,到春秋中期其實就沒有人刻意去分辨,一旦在野外無法證實自己的歸屬,被殺死或被抓去當奴隸是極為正常的一件事情。恰是因為這樣,列國的貴族經常因為人口失蹤而爆發衝突。 樓令臨進入城門洞的時候再次看了一眼遠處。 曠野之上著火的地方非常多,處處能夠看到濃煙密佈,風吹著往西北方向而去。 “分明就是判斷出今天風會往哪吹,才大肆點火吧?”樓令一開始對於‘祖宗’在春秋時代就掌握氣候的判斷,其實是感到吃驚的。 後來,樓令得知夏朝時期就有“天官”這麼一個崗位,商朝的官服會通知什麼時候耕作以及收穫,到了姬周則是由“巫”來進行通知,講實話就是很難不心生感慨:這就是文明啊! 城內到處都是工地,能夠從人群的穿著判斷出一點,屬於國君名下的勞動力最多,再來便是各個大家族的人了。 “君上有為你挑選住宅地嗎?”郤至問道。 樓令搖著頭說道:“之前君上有提過會在新都賞賜一塊土地,只是到現在還沒有落實。” 郤至說道:“那你找機會提醒君上。” 這個還真的有必要。 畢竟,一國之君要處理的事情太多。 這也就導致可能非刻意,明明國君答應得好好的,事後卻是將那麼一個承諾忘記了。 當然了,要是國君真的看重,怎麼可能會遺忘? 所以,樓令沒有打算提醒晉君獳什麼,只會一直等待下去。 要是晉君獳真的忘了對樓令的承諾,那可就要進入到下一個環節,既: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樓令和郤至既然來“新絳”了,免不了需要去謁見國君。 他們在城內一路到宮城,樓令發現新都竟然進行了更為明細的規劃,不止是居民區變得更規整,同時還在大肆挖掘城內水渠。 所謂水渠,不是什麼大渠,其實就是寬度不超過兩米的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