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為什麼叫買賣東西 (第1/1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樓令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新天朝制定統一發音標準的採集地的地點在河北承德的灤平縣,拼音的發音其實也是根據所制定的普通話為標準,此後其餘語言歸納為方言。 那麼,樓令將拼音搞出來,肯定不是採用新天朝的普通話為發音標準,只能選當前的晉國話。 所幸的是拼音適應性極強,不會因為換了一個標準就無法使用。 英語這種語言就是那樣,每個詞都有代表的意思,一旦出現新鮮事物就要創造出一個新的單詞,適應性上面其實很差。 另外,現代英語跟古代英語並不是一回事,差別比文言文和白話文更大更誇張,古英語一開始採用的是如尼字母,現代英語則是經過一再創新的英文字母。 因為發音標準不一樣,肯定要給樓令的工作造成困擾,工作量上面也是劇增。 “我是可以用簡體字來教學,只是一定要有大篆對照,起碼在取得絕對話語權之前,對外只能使用大篆字型。” 樓令可以在家族內部使用簡體字,只是當前的主體文字是大篆,需要樓令去適應社會,不是社會來適應他們。 雨一直在下,到了夜晚下得更大了。 晚食吃的是早上已經煮好的豆飯,由於未能生火只能吃冷掉的食物。 “臘肉好吃!”娃姒吃得眼睛都幸福到眯起來。 臘肉好吃嗎?現代好多人其實適應不了臘肉的味道。 樓令啃著臘肉,因為沒有再熱一下的關係,好幾次出現乾嘔,後面乾脆就不吃了。 將肉烘烤再儲存就是臘肉,想吃的時候最好還是再炒一下,或是使用其它方式加熱。 樓令將吃不下的臘肉剛放在娃姒的碗裡面,下一刻被師嬴從娃姒的碗中將臘肉拿走。 現在的年代,能夠吃飽就是很幸福,吃肉則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師嬴並非不允許娃姒吃肉,只是已經分配給了娃姒一份臘肉,哪怕樓令不吃也不能讓娃姒吃,講究的就是一種節制。 到了睡覺的時間,整個屋子陷入黑暗,雨水拍在屋頂的聲音變得更明顯了。 被子之前有洗了幾遍,用的是一種漿洗,還會拿木棍反覆地拍打。 在沒有化工洗漱品的時代,其實再怎麼反覆洗也只是看上去幹淨,該無法洗掉的細菌或蟲子仍舊無法根除。 老樓家的被子使用的是一種細麻布,觸感方面並不好,用則是非常耐用。 洗完的被子在暴曬過後會有陽光的味道,聞起來其實挺舒服的。 這一場雨,斷斷續續下了十來天,期間老樓家乾脆就是滿地的泥水,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會酸爽到什麼程度。 聽說後面臨近冬季還會有一場持續時間更長的雨季? 一場雨季過後,村裡面兩座茅草屋倒塌,天幸的是儲存糧食以及其它物品的房屋沒出事。 這一天,樓令需要帶人運一些東西到一座叫“蒲”的城池,去跟其他家族換取其它生活物資。 在離開前,樓令向村裡人交代工作,幾乎每一個事項都要重複好幾遍。這個過程是樓令交代,再讓被交代人的人重複,錯了就重新交代,直至被交代的人完全記住。 秋收之後,樓令確認了一件事情,由於今年已經納過賦的關係,老樓家並不用再向國君交稅。 如果是當年沒有得到徵召,該交的稅還是要交,老樓家就是將需要繳納的糧食和布匹運到“蒲”城,做好登記又拿到憑單,算是完成了對國君的義務。 所謂憑單,其實就是有特殊符號的竹籤。 老樓家的村子距離“蒲”並不是太遠,從平面地圖算應該是相隔五十公里,真的實際走起來卻需要走七十公里左右。 平面地圖是一回事,真走起來是另一回事,原因在於路線並非筆直。 現代的七十公里就是春秋時代的兩百三十多里。 “幸好有足夠的車輛,要不然……” 以前老樓家到“蒲”交易或是交稅,一趟根本就運不完,需要來回運多少趟,看貨物的多寡。 老智家留在老樓家的車架並不是戰車款式,其實是用來運輸東西的尋常馬車。它由兩匹馬拉動,一個車體兩個輪子,能夠裝載約四五百斤的貨物。 不開任何玩笑的講,原本老樓家也就六匹馬,上一次出征不止將戰車丟了,連帶兩匹馬也沒能帶回家鄉,簡直就是損失慘重,村裡剩下了四匹馬同樣套上了運輸貨物的車架。 樓令要前往“蒲”交易,帶上了沒有脫殼的三千斤的粟米和兩千斤的大麥當樣品,還有五十匹的麻布。 他們走了兩天才抵達“蒲”的郊外,能夠看到城牆時,沒有親眼所見的話,很難去形容看到後的心情。 這一座“蒲”的城牆一邊長度約是六百米,寬度由於樓令所在方位的關係沒有看到,自然是無法估算的。 它的城牆高度等樓令離得近了一估測,覺得應該是現代長度單位的六米左右;進城走城門洞用邁步的次數算,寬度約是接近四米。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