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3/4頁)
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灣師不在安南省的編制內,但是卻受安南省得指揮,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擴軍吧,如此算來,安南省的陸軍達到了十四個師又兩個旅的規模,總兵力二十二萬五千人左右,已經達到了北伐的要求。
比起臺灣來,現在的四國就要差的多了,自從蕭智佔領了四國後,就在那裡推行漢化教育,普及漢字和漢語,現在的成效也還算是滿意,相信二十年後,那裡就會很少有說日語了。由於四國島資源比較貧瘠,出了出產少量的木材和煤炭外就沒什麼了,而且從一開始,蕭智就只是把它當作一個銷售市場,所以這些年工業建設的比較少,但是,這些年安南省還是在這裡投資了一些工業,尤其是這幾年安南省的商人們現,四國人力資源多,廉價勞動力豐富,土地成本低,所以紛紛來這裡投資紡織等輕工業,四國的輕工業也變得達起來,由於需要大批的工人做工,所以四國島上的百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人們對安南省的敵對情緒也消減了不少。根據蕭智的命令,楊雲在四國主政後,大力展農業,提高糧食的產量,使得這幾年四國的糧食產量逐年的增加,百姓的糧食需求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了,即使偶有不足,也可以從臺灣進口,這使得楊雲政權在四國極得農民的支援,此外,楊雲還以推行免費教育的方式,藉機大力推廣漢語和漢字,弱化島上百姓的民族思想,四國島在楊雲的管理下,現在展比較平穩,駐紮在島上的安南軍隊是原來的黑旗軍也就是現在的教導旅,從一開始這個部隊就一直駐紮在四國島,即使和其他部隊輪換也只是一半一半的進行,到後來,蕭智乾脆把其他部隊都撤回,只在四國島留下了教導旅駐守,因為在189o年平息四國島上的反抗時,蕭智看到了教導旅強悍的戰鬥力。
189o年4月,日本軍國主義的數百名殘餘分子,悄悄登上四國島,利用島上百姓對安南省統治者的不滿,糾集起數萬人造反,妄圖趁駐軍減少之際奪取政權,當時楊雲等人對此毫無防備,軍隊也因為輪換的緣故,島上只有教導旅約八千駐守,叛軍起事十天內,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佔了四國島的大部分地區,人數也一度達到2o萬人,就在這時,教導旅在旅長郝一民的帶領下,主動出擊,攻擊叛軍的薄弱之處,先後在高知,安藝和牟岐與叛軍大戰,三戰三捷,斃敵七萬餘人,俘獲六萬多,其餘皆四散逃亡,叛軍領共計大小四百三十二人無一漏網,其中領賀井嚴三郎在牟岐戰役中被擊斃,叛軍參謀長松下原野在乘船逃跑時,被及時趕到的海軍截獲俘虜,叛亂平息後,獨立旅又在島上大肆搜捕逃犯,一時間島上人人自危,唯恐自己遭殃,在搜捕結束後,為了震懾島上的百姓,郝一民在全島實行了“什一抽殺令”,在俘虜和其後搜捕的共8萬多人中,每十人一組進行抽籤,九支長籤一支短籤,抽中短籤的人將會被處死,一時間整個四國島血流成河,要被處死的人會先被押到各地遊行,然後當著百姓的面槍決,總兵力只有八千人的教導旅,除了戰死的七百餘人外,幾乎人人手上都有好幾條人命。從此以後,島上的人只要聽見教導旅的名字就會臉色白,兩腿打顫,有的人甚至一聽到教導旅三個字,就會嚇得暈過去。對於教導旅屠殺俘虜的事,蕭智並沒有責怪他們,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何況屠殺的還是日本人,相反,因為他們平亂有功,蕭智親自電向他們表示了慰問,在平亂中死傷的人員都得到了一枚三級金質英雄勳章和其他豐厚的獎勵,郝一民也因作戰有功,被晉升為新擴編的第九師師長,授予少將軍銜。也正是從那時起,蕭智看到了教導旅強悍的戰鬥力,所以在其他部隊都在擴編時,教導旅的編制一直都沒有變過,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安南省的第一支軍隊,更是因為蕭智擔心教導旅一旦擴編,其戰鬥力會下降。
現在要北伐了,蕭智希望教導旅和臺灣師能做為北伐的先鋒,充分揮其強悍的戰鬥力,為北伐贏得第一戰的勝利。至於兩個的部隊的防務工作,蕭智的計劃是:由新組建的第十三師配合島內剩餘的兩個團防衛臺灣,由新組建的第十二師駐守四國,以新組建的第十師和第十一師再配合地方守備旅及預備役師來防守安南省的本土,陸軍第一師至第九師再加上教導旅和臺灣師共十個又一個旅參加北伐,總兵力約16萬人,同時,太平洋海軍以及印度洋海軍中登陸艦艇均參加北伐。蕭智相信,憑藉這些部隊是可以控制住江南地區,只要不出現什麼意外,六個月內完全可以在長江以南站住腳跟的。
海軍在北伐中的作用被蕭智總結成了三句話:運送兵員,掩護登陸,防備北洋海軍。這三句話也是海軍的作戰順序,海軍前期的主要任務是運送兵員,掩護部隊在沿海港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