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用晶石自身相互吸引的特性,結合成厚3丈、寬9丈、長18丈的五色巨石。巨石已成,只等朱雀傳回天漏的勘察情況。此刻,天地或許也感悟到了娘娘補天救世的赤誠之心,竟也變得溫和起來。雖然,天空依舊灰沉陰霾,但山火不再熱烈,風也輕柔,偶有雨星飄落。女媧娘娘和青鸞、玄甲、青龍向西北望,神情凝重。
西北天空,黑雲滾滾,電閃雷鳴,突然從黑雲之中竄出一個光點,滯黑雲邊界逐漸匯聚成一個大火團,緊接著大火團開始向四周擴散、拉平,在空中形成一面巨大的圓形火焰鏡。鏡中映現著一個巨大的黑洞,不時有鳥獸樹木石塊被吸入,又不時有石塊火光殘骨被噴出;有些鳥獸剛要被吸入黑暗,卻又被突然噴出的火焰化為灰燼,景象慘不忍睹。這正是朱雀傳回的天漏情形。
女媧娘娘緩緩迴轉過身,蹙著眉頭對眾靈說道:“你們在這裡等我,我去去就回。”說完施展咒語,舉起五彩巨石向空中飛去……
隋、唐時《金光明經疏》雲:外國呼神亦為天。
宋《太平御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
據今考證:戰國甚至更早時期的墓葬中就有成仙飛天的場景,東漢以後隨著道教的傳播,把羽化昇天的人稱為“仙”,在空中飛行的仙稱為飛仙。
印度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佛教傳入中國後,與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相結合,形成特有的飛天形象,大量出現在石窟壁畫中。並由最初的馬頭人身的形象,逐漸演化為眉清目秀,體態俏麗,或撒鮮花,或抱樂器,藉助彩雲、衣帶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飛仙形象。唐代後期的飛天,衣飾由豔麗豐厚轉為淡雅輕薄,人體由豐滿嬌美變為清瘦樸實,神態由激奮歡樂變為平靜憂思。元代飛天乘黃色捲雲從空而降,衣裙巾帶很短,身體沉重,飛動感不強,至此沒落。
吾以為,這些飛天形象的演變,也許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女媧飛天”的心理(可能是不自覺,潛意識裡),從最初的兇險驚歎(馬頭人身),到感慨慶幸(鮮花、樂器),再到頓悟覺醒(平靜憂思)。正是從來的地方來,回到來的地方去。看來是圓,又是直線。或對也錯,是是非非,夜已涼……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四
所有的飛天形象當中,唯女媧娘娘的飛天最為壯烈宏偉。
當女媧娘娘託舉著五彩巨石飛身去向天漏處時,朱雀已是奄奄一息、岌岌可危。原來,天漏不僅僅吞吐有形的物質,也吸食消損萬物的元神。當朱雀耗盡全力,在烏雲邊界拼出巨大的火焰鏡時,他已經顯出原形,雙翅開始石化。朱雀發出一聲悲壯的尖嘯,用爪子緊緊抓牢天漏的邊緣,即便死去,也將化為一塊小小的石頭,將天漏堵上一些。朱雀的心中沒有懊悔和遺憾,竟然還殘存著一絲暖意——那是擁抱青鸞那一剎那的驚豔。那一剎那是微乎其微的,渺小到不比一粒沙、一顆塵、一縷風;那一剎那卻又是碩大無朋的,巨大到竟然驚動了九霄天之外的一位異世神仙,這位異世仙人的到來,改變了世間運轉的法則,也成就了他曠世的英名。
女媧娘娘飛天來到天漏處,聽到朱雀的尖嘯,看到朱雀的險境,急施護身法咒,同時輸出一節元氣給他,看著他石化的部分慢慢恢復如初,放下心來,對朱雀說道:“雀,你下去吧,往天台山!”朱雀知道在這裡不能幫娘娘的忙,還可能分娘娘的心,只得遵命,應了一聲,折身墜下雲霄,揮舞雙翅,向天台山飛去。
此刻,天漏向下傾洩著洪水,女媧娘娘頂著巨大的水流,將五彩晶石鑲嵌在天漏一端。不知何故,晶石鑲進去的時候,天漏的水流竟然越來越小,並慢慢開始凝結,最後把鑲進去的晶石凍住,並形成了許多倒掛著的冰凌。這些冰凌,在光線的照耀下,光彩奪目,五彩斑斕、煞是好看。
女媧娘娘暗自念道:真是天助我也!多日的陰霾心情散去,展露出笑容。娘娘沒有留下繼續欣賞風景,隻身飛向天台山,她要抓緊時間將天漏全部補好。然而,娘娘一離開,天漏卻又發生了變化,噴吐著火焰將冰凌融化,接著是傾洩而下的洪水。那塊五彩晶石在火焰的炙烤和水流的衝擊下,逐漸脫離,掉落下來。
巨石落下,落在古南巢地區(今安徽),生生地砸下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地殼的運動中,此地逐漸抬升,形成一座大山,名“黟(yī)山”。那塊五彩晶石,因與其它石頭材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