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LL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乎沒有哪一個帖子能夠在首頁上待三秒鐘,如果沒有人回覆的話,很快就被新的帖子給頂下去了。
【我敢賭一萬信用點,這篇匿名的論文就是陸院士寫的!】
【不可能吧,他這才剛剛發了篇技術論證的文章,馬上就把成果造出來了,這也太誇張了吧!?】
【畢竟是站在人類心智巔峰的男人……我倒覺得沒什麼誇張。】
【這有什麼?也許他早就把反物質技術造出來了呢?發這篇論文只是為了預熱,以免學術界太過驚訝。】
相較於吃瓜群眾們的熱議而言,學術界的反應則相對較為冷靜。
不過這種冷靜倒不是冷眼旁觀的那種冷靜,而是純粹處於一種懵逼的狀態。
簡而言之,面對這樣的結果,不少人已經傻掉了。
尤其是從事反物質研究的專家,那些還在設計反物質收集方案的工程師們,一時間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評論這一訊息。
那道從地面射向太空的鐳射不是假的。
那顆在鐳射的照耀下閃爍的衛星也不是假的。
即便沒有具體的實驗資料,單單憑藉邏輯和理論上的計算,他們也能夠做出9成機率以上的推斷——
即,那顆衛星,就是人們所說的反物質能量堆。
除了發物質之外,沒有任何一種物質能夠以如此之高的能量密度,將那由聚變能產生的鐳射完全吸收並儲存下來。
國際著名理論物理學者、反物質研究專家、IMCRC終身研究員布魯諾,在接受《泛亞科技報》採訪的時候,做出瞭如是評價。
“我從來沒有過如此發自內心的崇拜某一個人,一直以來我所崇拜的都是偉大而神秘的自然,以及那美麗而玄妙的物理現象。”
“但現在,我必須承認,那個人的智慧已經超乎了我的想象。令我感到驚訝的不是反物質,絕對不是……而是在我們還在絞盡腦汁的思考,如何從無盡的宇宙中汲取那麼一兩顆與眾不同的粒子時,他已經透過一種我暫時無法理解的方式,將它變成了能量的容器。”
“是的,比起毋庸置疑會在我們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反物質,他的大腦才是人類文明史上真正的、最偉大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