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騎兵戰術不斷改進,配合弓箭和強弩,漢軍策馬衝鋒就能將敵人鏟飛,投槍更是沒了用武之地。至隋唐五代,這種武器都沒在華夏軍隊中出現過。直至宋朝,軍中才出現類似的武器,稱之為稜槍。
衛青蛾之所以知曉投槍,還命匠人制造出來,原因全在趙嘉。
之前衛夏衛秋同孫媼學習騎射,趙嘉見衛秋拉不開強弓,民間又不能使用弩-箭,隨口提了幾句。衛青蛾牢牢記在心裡,回到衛氏村寨,就讓忠僕尋來匠人,參考趙嘉的描述,配合衛秋的力氣,經過數次更改,製出適合少女使用的投槍。
成品迥異西亞和羅馬軍中配備,十分接近元朝使用的短投槍,並在尾部製成三尖刃,起到穩定作用。就長短和重量,完全可以在馬上使用。
衛夏和衛秋策馬馳過,速度由慢及快。
兩人同時鬆開韁繩,衛夏拉開強弓,瞄準一百五十步外的靶子;衛秋手持投槍,借坐騎賓士的速度,猛擲向五十步外的目標。
“好!”
少女英姿颯爽,青壯和軍伍大聲叫好,巴掌拍得山響,熱情不亞於觀看魏悅和李當戶比武。
趙嘉撇撇嘴,視線掃過一群荷爾蒙激發的漢子,又落在紅唇彎起、笑意卻未達眼底的衛青蛾身上,小心退開半步,聰明地轉過頭,表示他什麼都沒看見。
透過衛秋的演示,趙嘉發現改進後的短投槍固然犀利,卻有不小的弱點,僅能近距離使用,超過五十步威力就會減弱。
當然,這也可能同衛秋的力量有關。
但無論如何,以漢軍習慣的作戰方式,這種武器的確沒有太大的用處,難怪兩漢乃至其後數百年都沒有出現。
衛秋翻身下馬,孫媼等婦人先後圍了上去,都想試試手。
“郎君,此種兵器可備於畜場。”熊伯對趙嘉道。
“備於畜場?”趙嘉轉過頭,表情中帶著不解。
“此物類矛,然製作簡單,且少用鐵,也可不用鐵,單以木削制,婦人青壯都可用。”熊伯繼續道。
地處邊郡,旁有惡鄰,能防身的武器自然是越多越好。
幾乎投槍剛一亮相,熊伯就意識到這種兵器的作用。固然準頭比不上弓箭,殺傷距離有限,架不住製作方法簡單,使用起來也很容易,幾乎有把力氣就能用。
製作牛角弓所需時日不短,製作長矛也要進行特別鍛造,做投槍就簡單許多。鐵難得,那就少用甚至不用,或是改成石頭、獸骨製作尖頭,一樣可以投入戰鬥。
最關鍵的是,這玩意成本低!
軍隊用不上,民間可以配備,遇上匈奴人就扔,準頭不夠數量來湊,一大把木搶飛出去,不死也能擾亂衝鋒陣型,順便嚇出個好歹。
意識到投槍作用的不只是熊伯。
魏悅和李當戶常年在軍中,一眼就能看出這種武器的優劣之處。于軍伍而言的確有些雞肋,騎兵更是用不上。但配給役夫和邊郡青壯,多少能填補武器折損,對匈奴遊騎的騷擾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李當戶甚至由此聯想到戰車,還興致勃勃地和魏悅討論起來。
先秦版戰車防禦不足,那就四周架木板;投擲有缺陷,就設法制成擊發;平日用不上,直接用來衝擊敵營!
如趙嘉之前所想,有些事不是做不到,而是眼前遮著一層薄紗,當世人未能想到。只要紗揭開,想象力和創造力無限擴充套件,天曉得以剷平草原為己任的西漢猛人們會開出什麼外掛。
“此次來雲中,實是獲益匪淺。”討論完戰車,李當戶背靠木樁,從絹袋裡倒出兩顆飴糖,一顆餵給坐騎,一顆丟進自己嘴裡。
“哦?”魏悅轉過頭,用手臂攔住黑馬,始終讓它和李當戶的坐騎保持一定距離。
“別裝糊塗。”李當戶哼了一聲,用胳膊肘撞了魏悅一下,“要不是他年紀還小,魏太守的舉薦奏疏早送到長安了吧?”
魏悅笑了笑,沒有正面回答李當戶的問題,口中道;“前番獻馴牛之法,天子賞賜四萬錢。”
李當戶頓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
“阿悅,他日入朝,趙郎君必當扶搖直上,說不得印綬還將高於你我。”
家世固然重要,卻不能代表一切。
假若趙嘉不是年歲太小,連郎官都不能做,以他獻上馴牛之法和新農具之功,大夫爵絕對跑不了。如果再得戰功,晉升的速度絕對不會慢。即使不像李當戶話中所言,也不會差上多少。
喧鬧之後,青壯陸續散去,僅留數人清理靶子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