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副柺杖,也許是還沒適應的緣故,只有在旁人的協助下,他才能行走自然。
“老二,真香。”
原來三人所在的地方叫敘州(宜賓),由於家家戶戶都會釀酒,素有酒鄉之稱,無論城中的青石小巷,還是鄉野阡陌,空氣中都飄著一股清醇的香氣,加上敘州緊鄰長江,酒香和溫潤溼氣纏綿在一起,這股香氣越發綿軟回味,在空氣中久久不散,讓人聞之慾醉。
敘州釀酒的歷史十分悠久。公元前三千多年,善種水稻、荔枝、姜、蒟、豆之類作物的僰人很早就有飲用天然發酵的“荔枝酒”、“樹頭酒”的習慣,後來學會了人工釀造,釀出了單一糧食酒的“窨酒”。“窨酒”先將糧食(大麥、小麥、酒米、高粱)煮熟、過濾,然後上甄蒸餾,加酒麴和玉泉清水,封壇貯於地窯多年,發酵糖化而釀成呈琥珀色,清明透亮,香醇可口的酒。這種酒度數不高,約27°至30°,富含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飲料酒。僰人善於釀造“窨酒”,開創了川南古僰道糧食酒之先河。在今珙縣的曹營一帶,還流傳著這種釀造方法。
敘州從唐代開始,就出現了用糧食的釀造的蒸餾酒(亦稱“溜酒”),白酒由此誕生。到唐代,運用蒸餾技術釀造了一代佳釀“春酒”(春天釀造,冬天成熟,或冬天釀造春天成熟,其色為重碧),又稱重碧春酒。白居易的《荔枝樓對酒》詩云:“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可見唐代的蒸餾技術日臻完善。當地紅樓夢村(原為下食堂村),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歸順縣城就設在那裡。那裡有一個地方叫“牛口莊”,有一家糟頭房,釀出的重碧春酒名噪一時,聞名遠近。
唐永泰元年(765年),唐代詩人杜甫曾從嘉州(今樂山)乘船東下,路經“牛口莊”,聞到糟頭房的酒香,情緒倍增。戎州刺史楊使君仰慕杜甫詩名,遂在東樓設宴用“重碧酒”款待杜甫,杜甫即席賦詩一首,寫下了千古絕唱的《東樓詩》:“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坐從歌伎密,樂任主人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讚美之詞溢於言表。在當時“重碧酒”因為是蒸餾酒,倍受騷人墨客推崇,被尊為“郡釀”。
當世上至官家國戚,下至文人墨客,販夫走卒,三教九流,無不好酒。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新黨執政,貶逐異已,黃庭堅以修《神宗實錄》不實的罪名被貶謫黔州。元符元年(1098年)由黔州遷戎州(今四川宜賓市)安置,在戎州度過了三年謫居生活。其間,黃庭堅作詩稱讚“綠荔枝”與“荔枝綠”酒。在《廖致平送綠荔枝為戎州第一,王公權荔枝綠酒亦為戎州第一》詩中吟到:“王公權家荔枝綠,廖致平家綠荔枝。試傾一杯重碧色,快擘千顆輕紅肌。發醅葡萄未足數,堆盤馬乳不同時。誰能同此勝絕味,唯有老杜東樓詩。”此詩不僅表達了對“荔枝綠”的讚美,還與300年前的杜甫《東樓詩》作了應和。至此之後,慕名而來的騷人遷客越來越多,飲了“郡釀”後更是讚不絕口,酒文化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城內除官衙外,還設有報警烽火臺,岷江上高懸攔江鐵索,便利的水陸交通,舟楫如林,致使城中商賈雲集,馬幫不斷,一時茶馬酒市的盛況風光兩無。
蘇軾、蘇轍兩兄弟同時作了關於《戎州》的兩首詩,道明瞭宜賓的來歷。
亂山圍古郡,市易帶群蠻。庾嶺春耕少,孤城夜漏閒。往時邊有警,征馬去無還。自頃方從化,年來亦款關。頗能貪漢布,但未脫金鐶。何足爭強弱,吾民盡玉顏。--蘇軾
江水通三峽,州城控百蠻。沙昏行旅倦,邊靜禁軍閒。漢虜更成市,羅紈靳不還。投氈撿精密,換馬瘦孱顏。兀兀頭垂髻,團團耳帶環。夷聲不可會,爭利苦間關。--蘇澈
戰國時秦滅蜀(前316年)後,宜賓市境已屬蜀郡;史籍則載系戰國後期(前250年左右)李冰通僰後方納入蜀郡範疇。
宜賓始置之縣級政權僰道有說建於秦、有說建於西漢。僰道設縣後,今市境大部已納入其範圍。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僰道縣屬犍為郡,至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為郡移治僰道,今宜賓城已成為郡、縣同治之所。歷西漢、東漢,今市境大部均在犍為郡僰道縣境內。
西晉永嘉五年(302年)後,犍為郡、僰道縣短期荒廢,僚人大批入蜀,佔據今市境各地。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鐵討定佔據此地的“夷僚”,於今宜賓城設戎州。
北周時,宜賓城戎州仍置,另新設外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