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演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三師兄宋大仁的身後,跟著的正是王老和謝老二人。
以往葉玄從未見過二人會同時出現在仁峰大殿之中。而且更令人奇怪的是,這二老竟然同時手中端著齋飯。看樣子是要與眾人一同吃飯。
見到二老,仁峰大殿瞬間肅靜。
王老身穿青衣大襖,面露笑顏說道:“今天,是新人來仁峰半年的日子,按照慣例,每來新人,半年後早間都要學習先賢大德傳下的思想和智慧。一來修身養性,二來則是學習上古先賢那永遠學習,永遠奮鬥的精神。尤其是那打不垮的韌性。唯有一生不斷奮鬥,方才不失其真正的樂趣。”
仁峰上眾人也都點頭,側目豎耳聽候王老的話。
“先吃飯吧。哈哈。待會宣講。”王老說道。隨後與謝老二人,隨意找了個地方坐下。
眾人也都不拘泥,各拿了一大碗,大口吃了起來。期間倒也融洽。
吃完了飯。
各人都收拾完了碗筷,收拾乾淨了身前桌子,便圍坐在長桌上,等待著王老,謝老論道之言。雖各人神態不同,但其目光都是帶著探求的。畢竟除葉玄外,仁峰眾弟子都是經歷過一段或多段二老講道經歷的。
然二老,每次所言都不同,但都是醒世之言,盡皆具有教化意義。
準備完畢後,王老以厚重的聲音的說道:“人之生有涯,天之道無涯。我輩修士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尋屬於自己的道?針對這一問題,現在可以隨意發表見解。”
大師兄呂大才左右看了一眼,方才起身說道,“弟子覺得,當以自強,唯有自強方能在天下大勢中逆流而上,直至在有限的生命中,爭取一份屬於自己的碩果。”
王老點了點頭:“君子自強。還有人說嗎?”
二師兄方大義起身說道:“弟子覺得,人生之道在於不斷的奮鬥,眾所周知,芸芸眾生得以長久者古來甚少,天生富貴,先天福厚的人也甚少。然無論富貴貧困。在幾十年的人生歷程中,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唯奮鬥二字,能讓人不斷向上。”
王老面露讚揚之色:“不斷奮鬥的一生亦是精彩。還有嗎?”
三師兄宋大仁起身說道。“弟子覺得,人生之道,須得修身養性,平和安樂。古來大德自小因見識與常人不同,所以孤獨,然大德卻在孤獨中悟出諸多道理,由此弟子推論,自古聖賢多寂寞,唯有修身養性,方能感悟上古聖賢者在靜中和獨自思索中悟出了什麼。”
“哈哈,宋大仁,你的這番思想也算得上是獨特,不過靜中有動,切不可固步自封。”王老說道。
隨後五個小弟子,也都各自闡述了自己的理想。王老也都針對各人的論述做了點評。
隨後只剩葉玄沒有說話了。
葉玄看了看,方才起身說道:“我覺得我的道,在於不斷追求。我想長生。如果不能長生,那麼一切追求在歷史長河中不過都是滄海一粟,只有長生,才能見證世事的變遷與發展。任何事情都是人來完成的,而所有大事都是人來觀察和記錄的。我想長生,便是想看盡世間變化之理。”
“長生。難矣。”王老說道。“不過不斷追求卻也是極好的人生理念。”
葉玄點了點頭,隨之坐下。
“聽你們所言,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道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也不會說你們的選擇是對的或者是錯的。但是不管走什麼路,都得謹記,韌,厚,學,堅持和修身。正念加上不斷的向上,方有一個好的結局。很多人追求一生,但因其毫無底線和道德的爭取,雖有堅持和奮發,但卻也沒有一個好的歸宿。所以牢記正念,正欲。”
“你們下山之後,肯定會有很多的誘惑,畢竟你們在我道宗,許多人十數年如一日,艱苦奮鬥,出了仁峰放眼天下,何處不是人才?但很多人在離開道宗數年之後,泯然眾人,並且大多不得善終。根據我道宗的觀察,多是因為恃才傲物,貪慾過盛,仗勢欺人,不思進取所致。望你們引以為戒。”王老說道。
眾人也都點頭。表示認可。
隨後王老又引經據典結合現實說了許多的人生道理。上午匆匆而逝,下午餘人依舊各復練功。葉玄則也是繼續砍竹子。當然由於標準降低,葉玄也只需要砍三個竹子,因為熟能生巧,下午葉玄不到一個時辰,便完成了任務。
待到把竹子送往伙房,將要轉身回去休息的時候。
一個較為嚴厲且響亮的聲音響起。“葉玄,你且停住。”
葉玄聽言,自是駐足不走,轉頭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