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大的名頭,也是官方組織,應該是……”
“哈哈,應該是在市中心最繁華的位置,一整棟大樓,都是手下?”
牛峰自嘲道:“老弟啊,你有所不知,雖然我們是國家文物局直屬的官方機構,但沒有實權。說好聽是搶救文物,用什麼搶救?錢,每年倒是有上億的專項資金,但現在市場什麼行情你應該知道。別說是宋元,就是明清都買不了什麼!”
吳天緣看著牛峰無奈的樣子,點點頭。沒辦法,海外文物回流太困難,就算國家這幾年一直大力做工作,但基本沒有國家會乖乖響應。特別有文物的都是發達強國,國寶都在世界知名的博物館,誰理你?
“所以到現在搶救小組常備人員也就你牛哥一個!也就是做點資料收集,還有聯絡工作,沒辦法!”
吳天緣開解道:“那也不錯,我聽馬老說牛哥一直研究國寶的流向,還有失落寶藏的線索,我能不能看看?”
“好,終於有人認可我的努力了?”
牛峰一聽,眼睛一亮,這麼多年的研究,很少有人關注。沒想到今天遇到知音,馬老介紹的肯定有過人之處,高興的拿出一疊疊檔案,給吳天緣介紹起來。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
“主要分佈在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僅在大英博物館就館藏中國文物2。3萬多件,其中不乏國寶級的珍品和絕品,青銅器中就有商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稀世珍品。”
“繪畫美國收藏最多,僅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就有1200餘幅,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中國繪畫近500幅。而以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
“瓷器,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最佳。館裡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
“甲骨片,日本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寶藏,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七成流失國外。其中,藏於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其中敦煌書畫的三種唐拓本是稀世珍寶。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國、瑞典、奧地利、韓國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牛峰如數家珍的介紹著現在文物流失的主要去向,吳天緣以前就知道一些,不過親眼見到資料和照片,還是觸目驚心!
“那我們就不能自己做點什麼?”
牛峰看著吳天緣真誠而堅定的目光,有些欣慰道:“就目前而言,面對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種形式:回購、討還和捐贈。”
“回購是目前比較常用的市場手段,圓明園豬首銅像的捐款回購便是一成功案例。豬首銅像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時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專家從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處尋訪到銅像,經過艱苦的談判,收藏人最終同意轉讓給中方。澳門富商何鴻燊先生得知此訊息後,2003年9月,他向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捐款人民幣近700萬元購回圓明園豬首銅像。
“當然回購也有很多困難,由於文物的天價和回購的資金不成比例,往往使回購半途夭折。另外,專項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靠社會募捐和企業捐款,而企業往往希望把透過其捐助迴歸的文物藏於其企業內,這又成為一個新的矛盾。”
“討還是目前最難以成行的文物回流方式,因為一旦要求他國歸還所藏中國文物,可能就會牽涉到很多遺留的歷史問題和歷史事實。大部分討還的物件主要針對戰爭中被搶掠的文物,尤其是壁畫、佛造像這類不可移動文物。”
“比如《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就是討還的目標。該作品由乾隆年間的兩位宮廷畫師依據圓明園最美的四十處實景繪製而成,是現存唯一能夠全面反映圓明園原貌的詩歌繪畫作品,在圓明園大劫中,被法國的杜潘上校搶走,後來在法國巴黎的國家圖書館儲存至今。
“以捐贈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也不乏先例,但捐贈首先需要的是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達到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境界,畢竟任何一件文物都價格不菲,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