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的身後事已經想好,一部分精品無償捐給奮鬥一輩子的省美院,讓學生們有機會看到真正的古代山水的魅力。剩下的整體上拍,拍的錢留一部分給子孫,剩下的也捐出去,讓更多想學習美術而沒有條件的孩子都有機會,為古代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力!”
吳天緣和孫老肅然起敬,眼前這個老者的一生為美術事業奮鬥,死後還要支援學生繼續前行,這種精神才是教書育人的最高境界。
“到時候可能要麻煩你嘍!”宋老對著孫老託付道。
“這話說的太早!就憑您老的身體和心態,最少也能到九十九!是不是?”吳天緣為了調節氣氛打趣道。
“不錯,學生們還等你多收集點真跡留給他們呢!”
“我的這些基本上都是早年得到,那時候沒有人認識它們,幾張糧票就能換幅王原祁的畫,而是今天的市場動輒就上千萬,讓我們這些老傢伙只能看看嘍!”宋老很是遺憾道。
“哎,沒有辦法,這就是資本社會,我的一場拍賣下來,舉牌子的大多是資本家或是投資客,真正收藏的很少,所以現在一說收藏就是有錢人的玩意,時代不同了!”孫老這點最有發言權。
“不說這個,咱們是來看畫,天緣,你能分辨出四王的作品嗎?”宋老饒有興趣的考吳天緣。
“我試試!”吳天緣走到第一幅畫前,仔細研究著細節,還用手輕輕碰觸一下紙張,不一會回頭道:“這應該是王時敏,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他家富收藏,每遇名跡,即不惜重金搜求,他曾遍摩家藏的宋、元真跡。王翬、吳歷及其孫王原祁均經他傳授畫藝。他的筆法後人稱其“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
“不錯!這個就是王時敏的小幅作品近山茅屋圖,是老宋早年得到,他的作品存世量很少,基本都在博物館,所以收藏四王,先要收藏到他的作品才行!”孫老點點頭。
“這個應該是王鑑,字玄照,又號香庵主。王鑑出生於書香門第,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曾孫。王鑑畫的坡石取法黃公望,點苔學吳鎮,用墨學倪瓚。尤其是他的青綠設色山水畫,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清雅的書卷氣躍然紙上,歷來為後人所稱道。”
“這幅仿巨然山水是清宮舊藏,上面還有乾隆御賞的印章,石渠寶笈的著錄,是傳承有序的精品,也是我四王最精到的一張,三十年前在香港蘇富比拍的,那時候價格不高,中國古代字畫還是個小門類,沒有多少人在乎。”宋老有些得意道。
“第三張是王翬,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師從王時敏、王鑑。但他所畫山水不拘於一家,將黃公望、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巨然、范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華滋渾厚、氣勢勃發的山水畫風格。”
“這幅小尺寸的秋樹昏鴉圖應該是練筆之作,只有一個印章,真正的秋樹昏鴉圖在博物館收藏,不過我這張無論筆法還是構圖都是如出一轍,就是尺寸略小而已。”宋老點評著。
“王石谷在四王中比較突出,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詔繪製《康熙南巡圖》,三年完成,受到康熙皇帝御賜“山水清暉”四字獎勵。被視為畫之正宗,追隨者甚眾,因他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後人將其稱為虞山派。市場上十分收到熱烈追捧,一旦真跡出現,基本都是千萬起。”孫老補充道。
“最後就是王原祁字茂京,號麓臺,一號石師道人。在“四王”中,王原祁年紀最小,但成就最高。他作畫時喜歡用幹筆,先用筆,後用墨,由淡向濃反覆暈染,由疏向密,反覆皴擦,乾溼並用,畫面顯得渾然一體,是清代三百多年的正統領軍人物。”
吳天緣很快就分辨出四王各自的作品,因為宋老收藏的都是傳承有序的藏品,上面都有作者的印章和歷代收藏者的收藏章,鑑別難度很小,所以算不上什麼考驗。
“收藏一定要收真跡!貴點無所謂,特別是古代書畫,就算當時有點超出預算,但只要是真跡,過五年十年也會回本。因為存世量太少,收一幅就少一幅,大名頭的畫家除了博物館以外,很少有在市面流傳,比如像我這樣的人,收藏就是一輩子,幾十年不會出售,除非我死後才可能有機會,所以一定要有真跡在手!”
宋老痴迷的看著一生收藏,分享道:“有了真跡就可以研究,多看多接觸,無論尺寸大小,就算是小品或是扇面,只要精到,有代表性,慢慢你就會有一種感覺,對這個畫家的直覺,這對以後淘寶鑑定有巨大的幫助!”
宋老毫不吝嗇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