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蒸蒸日上,不過此時還沒有院線這個概念。
美國電影放映史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05年到1915年的“鎳幣影院”時期。
1905年,美國第一件鎳幣影院出現在匹茲堡。這家戲院取名為“五仙電影院”,nickelodeon。是由入場費五分錢(nickel)這個字,和希臘文戲院(odeon)這個字結合而成的。而“五仙”即是美國五分錢硬幣,所以也稱“鎳幣影院”。
戲院老闆兼房產經紀人約翰?p?哈里斯()及其妹夫哈里?戴維斯(harrydavis)這兩位業主以此低廉票價大做廣告。結果從上午8點到夜間論點,戲院96個座位座無虛席,鎳幣滾滾而人,平均每星期收入1000元以上。
“鎳幣影院”的主要顧客是來自社會最貧困階層的美國移民。“鎳幣影院”的成功很快在美國掀起一個仿效的熱潮,不僅為美國帶來鉅額經濟收入而且極大刺激了美國發行放映事業和製片業。到1906年,匹茲堡一地估計有100個放映場所,到1908年,全美有8000到一萬家相同形式的放映廳。
因吹斯聽的是“5分錢電影院”的創辦者大都為新近移民,特別是逃離中歐的猶太人,有鞋匠、商人、工人。這些人中有一些後來成了電影屆的大人物。
從1915年開始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電影宮”時期。
這些vieplace就和後世的電影院有點像了,極盡豪華之能事,所以有的孩子才以為自己來到了天堂。而且這些劇院的座位起碼就有兩千個,最高能有五千個,比歌劇院還要歌劇院。
這標誌著美國電影從底層民眾的娛樂變成了社會中層以上階級的愛好。門票也從五美分上升到了一美元以上。要知道,此時美利堅的“民工”和“廠妹”們每週收入不過四、五美金。
第一家電影宮是芝加哥的“中央公園劇院”,老闆巴拉班…卡茨又在芝加哥連續興建了三家同樣規模的電影院,可謂是日進斗金。
然後到了1925年就進入全國連鎖院線的階段。
這位卡茨先生和當時好萊塢最大的製片公司拉斯基公司結盟,不僅鞏固了旗下電影院的的片源,而且還藉此進一步擴張了院線地盤。
拉斯基公司(fausplayerslaskycorporation)正是派拉蒙影業的前身。巴拉班…卡茨體制由此轉型為派拉蒙劇院公司。全美第一家真正的連鎖院線正式形成。
沒錯,此君也是一位猶太人。不得不說,猶太人在商業上確實加過不少點數。
其實這也是美利堅連鎖商業建立的一個縮影。全國性的連鎖商家首先出現在食品業和零售業,然後迅速擴大到藥品、汽車、加油站和服裝店,最終影響到了電影放映業。
所以說,袁燕倏的出現正是美國電影放映業從第二個階段向第三個階段發展的時期。他正好可以“截個胡”。
此時的袁大師背靠華爾街金融資本,和手握有聲電影專利權的愛迪生公司是同盟關係,而且還有著此時美利堅第一大導演。
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他要是不建立自己的院線,而是眼睜睜地看著猶太人在這一行業做大,那自己都不會放過自己。
所以在他的推動之下,愛迪生公司和夢工廠影業正式確立了合作關係,合資成立了自己的院線公司——聯合劇院公司,而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就是老愛迪生的小兒子,西奧多…愛迪生所以他和老愛迪生之間的關係居然有所緩解了。
雖然目前聯合劇院公司下面只有兩家直屬劇院,但是他們正在藉助華爾街的資金開始收購其他的劇院,並加以改造。
這也是袁大師真正改變美利堅電影業發展方向,不讓好萊塢落到猶太人手裡的大手段!
相比這件大件事,那麼《十二人》引導輿論導向那就是一件小case了。
因為這部電影讓關於鄧普希案件的輿論再一次發酵,紐約市地區檢察官唐納德…拉姆西不得不把這起案件退回給nypd,要求他們重新提供證據。現在看來,如果案情沒有重大突破的話,鄧普希夫人說不定就能無罪釋放了。
“嗯,你們看過就好。”我們的袁大師點點頭道,“那麼你們覺得有聲電影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這個麼……”老肯尼迪先生疑惑地道,“難道不是對話嗎?”
袁燕倏抽了一口雪茄,搖頭否認道:“約翰遜,當然不是。”
摩曼小姐反應了過來,拍著小手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