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餘年至昭宗。唐天祐四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玉璽,建後梁。
十六年後,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玉璽轉歸後唐。
十三年後,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後唐廢帝李從珂與曹太后、劉皇后攜傳國玉璽登玄武樓。李從珂**,於是傳國玉璽至此失蹤。
傳國璽從秦始皇嬴政傳至唐末,計一千六百餘年。
還有一個說法,說是傳國玉璽傳到了北宋年間。
這個傳說頗為離奇,說是一個農夫在耕田時發現的傳國玉璽,送至朝廷。到北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玉璽也同時被被金國掠走,隨後便銷聲匿跡。
看罷整理出來的這些資料,唐豆童鞋的腦袋已經有三個那麼大了。
一眼看上去,似乎自己穿越尋找傳國玉璽的機會數不勝數,可是仔細琢磨琢磨,似乎每一個機會後面都隱藏著無限的殺機,畢竟傳國玉璽是國之重寶,無論是哪一位君主得到,必定都是珍重視之,尋常人根本就無法接近。
不過算來算去,唐豆想要接近傳國玉璽的機會還是有幾個的。
第一個機會,自然就是趕在孫堅得到傳國玉璽之前到廢棄的洛陽城南甄宮井中去打撈那具宮女的屍首,可是如此得到的傳國玉璽卻沒有後來曹丕和石勒在傳國玉璽上刻的字。
第二個機會就是纏著曹操直接到漢獻帝劉協那裡去討要,得到的傳國玉璽同樣是沒有曹丕和石勒在傳國玉璽上刻的字。
此二人在傳國玉璽上刻字的事情史書上言之鑿鑿,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如果唐豆拿回來的玉璽上沒有刻字,那麼必定會被人質疑玉璽的真實性,就跟華佗那本《養生訣》一樣,真的也變成假的了。
可是自三國以後,傳國玉璽不是在歷朝歷代的帝王手中,就是在擁兵自重的大將手中,想要從他們手中得到傳國玉璽不亞於是虎口拔牙,難度係數倍增。
似乎唯一一個機會就是那個最不可信也最為離奇的農夫耕田得到傳國玉璽的傳說,不過對於這個傳說唐豆持有嚴重的懷疑態度。
且不管是真是假,乾脆穿越過去看看再說,不就是北宋麼,唐豆穿越最頻繁的恐怕就是明代唐伯虎年間和北宋蘇東坡年間了,對於北宋的民風習俗還算是比較瞭解的,而且僅是去接觸一個農夫,想來也沒有什麼風險。
說走就走,唐豆換上北宋年間的服飾,噔的一下穿越走了。(未完待續。)
ps: 【這一更算保底更新,保底更新任務已經完成,加更正在努力中……】
第198章 東京汴梁
根據傳說,傳國玉璽在北宋年間出現是在宋哲宗趙煦時期,傳說倒是有鼻子有眼,連農夫的名字都有,這麼大的事情探訪起來自然是不難。
唐豆直接穿越到了宋哲宗時的都城東京汴梁,漫步繁華的汴梁街頭之上,一邊探聽有關傳國玉璽的訊息,一邊尋幽探古飽覽這北宋年間繁華的大都市。
東京汴梁也就是現代的開封,在歷史上,汴梁是世界上頗為著名的大城市之一,居民有二十多萬戶一百多萬人,是當時英國倫敦的四五倍,比唐代長安的人口還多出了四萬戶。
人口基數決定了城市的繁華程度,汴梁不愧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各種店鋪、酒樓、劇場、瓦肆隨處可見,坊間的商品更是琳琅滿目,不僅有絲綢瓷器藥材金銀器書籍字畫出售,就連日本的摺扇、高麗的墨料和大食的香料等也有出售,瀏覽之間,唐豆童鞋不經意就購買了一大堆東西,只能找了個僻靜的所在噔的一下穿越回空中別墅,把東西放下之後又傳了回來。
他買的那些東西雖然都是坊間尋常就可以買到的物品,可是卻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這些東西周老見到一定會非常的高興,上一次唐豆從遼國那個雜貨商人羅凱手中拿回去的那些物件就把周老喜歡了個夠嗆,如今再把這些東西獻給周老,老爺子一定會非常開心的。
汴梁的瓦肆是非常出名的,瓦肆就類似於老北京的天橋一樣,是提供給民間藝人們表演的地方,戲曲、雜技、曲藝、武術表演、說書、唱曲無所不容,大的瓦肆可以容納幾千人,小的瓦肆也能容納幾百人。是汴梁城中最為熱鬧的場所。
汴梁城內還有一條河流,叫做汴河。
汴河從西向東橫穿汴梁城,那裡成百上千的大小貨船,載來了各地的貨物。宋徽宗時期的畫家張擇端繪製的國寶級畫作《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了清明時節汴河兩岸及街市的情景。
唐豆雖然對《清明上河圖》垂涎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