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刷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初,璞中興初行經越城,間遇一人,呼其姓名,因以袴褶遺之。其人辭不受,璞曰:“但取,後自當知。”其人遂受而去。至是,果此人行刑。時年四十九。
由此可見,郭璞非但預知了王敦謀逆必定以失敗告終,而且對於自己之死於逆賊刀下,究為何人構陷、何人行刑、何處行刑、刑場地貌等細節也完全瞭然於胸,大有慷慨就義的壯烈。唯獨因為不能取一善終,被宋朝洪邁(《容齋隨筆》作者)嘲以“獨不能卜吉以免其非命乎?廁上銜刀之見淺乎?!”這成了郭璞人生的一個敗筆。由此看來,郭璞雖精於卜算,卻不懂化解趨避之道,比起當代改個名字就能造就人生富貴的大師、高人們來,真是不值一提。
其實,洪邁此說謬矣,人可以知天,但不能勝天。易學的箇中玄妙,洪邁或許還是不甚明瞭!不過,洪邁所著的《容齋隨筆》中,講了許多易學原理知識和技巧,不可錯過。
說句題外話。
自古高僧不避高道,高人不避易。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科學家祖沖之是個道家人士,其成就不僅僅限於天文、數學等自然科學方面。據《宋書》記載,他不但精通樂理,而且還撰寫了《易義》、《老子義》等哲學著作。其絕不“虛推(盲目崇拜)古人”,而要“搜練古今(從大量的著作中汲取精華)”之治學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祖沖之編《大明曆》,也是古代重要的歷法之一。該曆法有三個“設法”,其中之一即是,“以子為辰首,位在正北,爻應初九升氣之端,虛為北方列宿之中”——用易數解釋歷數。
唐代
唐太宗的重臣虞世南,留下了“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千古名句。
醫聖孫思邈說:“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醫”。一個醫生,不研究易經,你就不會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