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全能的天父天兄,就連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等人也都是上帝遣派到人間的“神”。所以他們並不需要凡身肉胎的才華和智慧,“凡有攻仗,皆有天助神奇”,“實是天父早已排定,故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實際上洪秀全等人也明白,要建設地上的天國,必須有大批的人才。所以他們也曾竭力蒐羅知識分子,或開科取士,或設榜招賢。然上帝教所推行的反孔政策及“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廟不焚,無像不滅”的過激行為,致使大部分知識分子退避三舍。同時,對進入太平軍中的文化人,洪秀全等人也是隻利用而不重用。史載:“賊擄我官吏紳衿讀書有心計人,或挫折以死,或分為各館充當書手,號曰先後,所辦無非寫奏章、誥諭、封條、出告示、造家冊、兵冊等事,一切軍令蓋不與聞,蓋防有用之才之算己也。”故李秀成被俘後,在被問及官兵與太平軍某事好、某事不好時說:官兵多用讀書人,而太平軍中無讀書人。其實,太平軍中也並非沒有文武兼備的人才,如翼王石達開、忠王李秀成等都是令清軍望而生畏的人物,但他們並沒有得到洪秀全十分的重用。
同時,按照上帝教的規定,凡是拜上帝者皆為天父子女,不拜上帝者為妖徒鬼卒,均在斬殺之列。這樣以順逆、人妖來劃分敵我,又嚴重地擴大了打擊面。同樣,狹隘的宗教信條還使太平軍失去了很多的盟友和同盟軍。如上海小刀會起義之後,首領劉麗川等極欲歸附太平天國,上書洪秀全願受驅使,但天國始終未派兵接應,任其孤立無援,終至敗亡。其他如福建的小刀會、紅錢會,江西的邊錢會,廣西的昇平天國、大成國,包括淮河兩岸的捻軍等各地各民族起義,太平天國均未能很好地與之聯合。結果,各支農民起義軍分別被清軍鎮壓。
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太平天國戰略上的重大失誤
縱觀太平天國戰史,我們很難看到一種謀定後動、貫穿全域性的戰略計劃,卻常出現坐困突圍、隨機性較大的戰略失誤。如金田起義之後,洪秀全不及時帶兵北上,而是先於大黃江口駐紮57天;在武宣東鄉登極後,也屯兵二月之久;其後在永安“蕞爾山城”中,又急急封王建政,盤桓半載有餘,給了清廷從容調兵遣將的機會。軍事上的一連串勝利,又使天國領袖們忘乎所以,以為“百萬銅關,盡行打破,實賴天父天兄之權能”,而非人力之所為。故建都天京後,洪、楊等人置清軍在天京和揚州城外建立的江南、江北大營於不顧,分兵北伐和西征。
當時太平軍雖號稱百萬,但除去老弱婦孺,能戰之兵只有十萬左右。如集中兵力先摧毀威脅天京的清江南、江北大營(時兩大營兵力不足三萬人),然後以天京為中心,上取武漢、九江、安慶,下取上海、蘇、杭,建立鞏固的江南根據地,最後再揮師北伐,與清廷爭奪天下,也許會取得劉邦、朱元璋的勝利。但天國領袖們計不出此,卻匆匆將全部太平軍兵分為三,結果無論留守天京,還是北伐、西征,其兵力均不佔優勢,實際上給了清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不修德政,治國無章——洪秀全等人治國政策的檢討
太平天國以宗教起家,是政教合一的組織,所以上帝教的教條既是軍規,也是法律。在建都天京以前,這種兼法律與軍規的宗教教條,在太平軍與清軍的作戰中,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建都之後,太平天國並沒有一套完整的治國之策,而是將治軍的上帝教教規直接推行於社會,結果非但行不通,而且大失民心。
在經濟方面,進入南京之前太平軍還採取保護農工商政策,“買飯求漿,多給市值”。但建都之後,楊秀清便釋出《待百姓條例》,實行廢除工商、田畝歸公的政策,“鋪店照常買賣,但本利皆歸天王,不許百姓使用”,“不要錢漕,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收取子粒,全歸天王”。太平天國又設立百工衙,集中各種工匠為天國服務,“但有口糧,並無僱錢”。這種剝奪農民和手工業者、違反經濟規律的政策是根本行不通的。
在文化方面,金田起義之後,在獨一真神惟上帝的思想驅使下,太平軍視“諸凡百神皆為妖魔,遇廟像輒焚燬”,以致“所過廟宇祠觀,無論土木形骸,金碧神像,悉遭殘剝”。建都天京後,洪秀全的反孔政策更急劇升溫,“所陷之處,凡學宮正殿兩廡木主亦俱譭棄殆盡,任意作踐,或堆軍火,或為馬廄,江寧學宮則改為宰夫衙,以璧水圜橋之地為錐牛屠狗之場”。對於儒家經典,則禁之惟恐不絕,毀之惟恐不盡。其後,因楊秀清提出不同意見,洪秀全雖下詔設刪書衙,宣佈孔孟經書待刪改刊行後始準習讀。但直到太平天國敗亡,刪改之書也未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