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顏易,馬晉心中的感情一直頗為複雜。
既視其為自己效忠的君王,也尊其為對自己照顧有加的兄長,有時候馬晉將顏易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什麼事都坦誠相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有時馬晉又心藏玄機,在顏易面前小心翼翼,警惕非常,回個話都要在心裡斟字酌句,千迴百轉。
不過之前的一切,隨著顏易的逝去,已成過往雲煙,二人從青年相識,相扶相持了大半輩子,如今顏易早自己一步而去,馬晉心中只有無盡的感傷和懷念。
…………
斯人已逝,活著的人還得繼續往下過,整理了一下心情,馬晉準備遵守顏易臨終留下的遺言,好好輔佐新帝顏長歌。
彼時,剛剛被眾臣擁立登基不久的顏長歌,位居東宮數年,根基早就牢固非常,又有馬晉等大佬鼎力支援,很快就坐穩了龍椅,並議定了年號“乾寧”,準備於次年始論。
顏易在臨終之前,曾給顏長歌推舉了四位可以倚重的大臣,左督御史馬晉、吏部尚書張平、前工部尚書國丈毛燮和時任兵部尚書的後起之秀孫子晏。
顏長歌聽從父皇的建議,重新啟用外公毛燮,並招馬晉、張平、孫子晏三人入閣,以三人為核心,再加上父皇顏易留下的底子,組成乾寧朝的內閣五老。
泰光十九年,馬晉還是次輔,待到乾寧元年,之前的那個內閣首輔識趣的告老還鄉,馬晉隨後補缺,正式成為大乾內閣首輔,百官之首,真正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
雖然馬晉心裡並非很想做這個首輔,但既然如今已經身負重任,那就容不得他胡亂的混日子,否則幾年後卸任官職,發現自己在首輔位置上碌碌無為好幾年,一事無成。
豈不是上對不起景康帝、顏易的在天之靈,下對不住大乾境內的億萬百姓殷切期待。
於是,馬晉在開始熟悉了兩年首輔工作後,開始著重發展大乾的工商業,並逐漸對大乾沿海地帶進行資源傾斜,大興海軍,為此甚至不惜將自家兒子馬樂調到海軍做了個正四品副將。
馬晉的這一系列舉動,很多人都表示非常不解,甚至出言詆譭,但馬晉卻對此始終無動於衷,仍按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實施著大乾崛起的計劃。
因為誰都沒有他明白,即將進入到十八世紀的世界,將會迎來怎麼樣的變潮。
…………
乾寧三年,馬晉釋出海商令,鼓勵大乾民眾出海經商,並派遣官方商隊,周遊後世太平洋、印度洋周邊各國,通商參諜,繪製地圖,以待時機。
乾寧四年,馬晉以高麗(朝鮮,地名河蟹)密謀叛亂為由,說動顏長歌發兵二十萬,對高麗進行滅國之戰。
彼時,大乾正是國力最巔峰時期,高麗作為大乾屬國,避居其下上百年,骨子裡對大乾有股子擺脫不了的敬畏之情,大乾來攻,高麗舉國上下的君臣民眾根本不敢有絲毫抵抗之意。
甚至不少高麗的邊防重將,在大乾大軍還沒來到,便已經開城投降,然後轉頭領兵當起了帶路黨。
從大乾議定出兵,到攻下朝鮮王城,總共才用了半年出頭的時間,速度之快,連馬晉都沒有想到。
………
高麗打下,撤國建省。
這邊還沒消化完朝鮮之戰的戰爭福利,馬晉又把目光看向了距離朝鮮省不遠的東瀛,以及和西南接壤的暹羅、緬甸、寮國等地。
於是,馬晉用了三年的時間,步步蠶食,終於成功拿下西南各國,使其成為大乾國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僅剩的東瀛,雖保留著國體,但實際上已經成了大乾的殖民地。
甚至九州、四國二島已經被割給了大乾,東瀛只留下一個本土島,以及當時鳥不拉屎的北海道………
雖然拿下後世大部分的東亞地區,但馬晉並沒有收手,準確的說,因為這幾年龐大的戰爭紅利,顏長歌和百官嚐到了關於“殖民”的不少甜頭,態度早已和幾年前有著天差地別。
別說現在馬晉還沒有收手的意思,就算他要收手,顏長哥等人也不會答應。
於是,大乾朝堂經過一陣商議,把下一個目標放在了印度身上。
………
不過和如今勢單力薄,窮鄉僻壤的高麗、東瀛相比,印度本身雖不強力,但無奈何其早被大不列顛英格蘭盯住了,現在馬晉他們要虎口奪食,英格蘭的國王大臣又豈會願意。
所以,隨著大乾對印度的深入滲透,兩方彼此之間的摩擦也越來越大,終於在乾寧八年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