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沾了馬晉的不少光,但不代表劉勉的《狄仁傑》不出色,否則即使有馬晉的簽名書在,也賣不了五萬本之多。
相反,劉勉的新書《狄仁傑》,甫一面世便大受好評,引起轟動談不上,但也在書迷弄出了不小的聲響。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各種青天故事和兇案奇情,證明了公案刑偵、為民申冤這種題材,是絕對不缺受眾的。
繼隋唐諸雄、薛仁貴、武則天、風流楊廣,以及以岳飛為首的說岳眾將之後,斷案如神的狄仁傑也在大乾有了一批擁簇。
………
劉勉這位小說界的新人也藉此一書成名,從籍籍無名變成了業界新貴。
原來大家提起劉勉,都是這小子走了狗屎運,僥倖能拜入晉馬先生門下,但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拜了馬晉為師,也不代表他就能成名立萬。
如今看到劉勉的彪悍成績,風向頓時便為之一轉,鼓吹起了劉勉少年英才,文采出眾。
狗屎運拜入馬晉門下也變成了馬晉慧眼識珠,成就一段名師高徒的佳話。
估計要是劉勉的成績再好點,趕超了馬晉,就得吹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了。
即便有幾個心裡不服的,酸了幾句,也被滿天的讚揚給淹沒了,然後還攤上個嫉賢妒能的名聲。
………
輿論一面倒的情況下,也讓劉勉小小年紀就面臨著無數的讚譽和誇獎,這對一個不滿十五歲的少年來說,未必就是好事。
年少成名,沒有經過風霜打磨,城府和眼界都太淺,如果不穩下心來,必然容易栽跟頭。
一時得志便猖狂的例子,遍數歷代,比比皆是
在這點上,馬晉這個當師父的很早就想到了,並對此非常重視,在外面剛剛盛傳劉勉時,馬晉就專門把劉勉叫過來,苦心教導,好好地敲打了一番。
劉勉天賦不錯,馬晉很看好這個小徒弟,要是這少年這鋪天蓋地的溢美之辭迷住了眼,生了驕縱之心,那就樂極生悲了。
……
而讓馬晉欣慰的是,他這個小徒弟的心性,出乎意料的成熟,他收了這麼多的弟子,劉勉雖然入門最晚,卻是最穩重的一個,少年老成,說的就是劉勉。
其餘諸弟子,哪怕是最沉穩的彭善和年紀最大的包寶,也弱了他一籌。
新書火爆,劉勉雖然心裡很高興,但並沒有被衝昏了頭腦,相反,他的舉止言行越發端正,每日書院、家、兩點一線,隔兩日前來馬府聽教,頗有幾分寵辱不驚的意思。
可能劉勉身上唯一發生變化的,就是他眉宇之間的膽懦畏縮之氣一掃而空,整個人精神多了,這也讓原本擔憂兒子性格的劉登老懷大慰。
………
徒弟劉勉能夠勝不驕,讓馬晉很是高興,性格穩重,孝順知趣,腦子也聰明,聽說在書院成績名列前茅,有望科舉。
馬晉覺得,自己膝下收的這麼多徒弟,最有前途的,估計就是這個最晚入門的小弟子了。
也因此,馬晉平日裡對劉勉的教導更多了幾分用心,除了關於寫書的技巧,一些為人處事、論古時政、官場規矩,乃至於後世的一些知識,也都教授了劉勉不少。
平時有客來拜訪馬晉時,就讓劉勉在旁侍候,馬晉出去聚會什麼的,也帶著劉勉,讓他見見世面,露露臉。
這個待遇,之前只有包寶有過……
………..
《狄仁傑》大賣,讓劉勉收穫頗豐,除了更受師父馬晉和新華社信重之外,酬勞也讓劉勉很是驚喜。
劉勉寫書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改善家裡困境,當初為了錢,還差點把稿子投到其它書肆。
而他新書銷量可觀,也給劉勉帶來一筆不菲的稿費,新華社有規矩,凡是京城或京外銷量過兩萬者,即有銷量分紅,而且銷量越多,分紅也越豐厚。
《狄仁傑》京城銷量過五萬,京外過一萬,劉勉的稿費和所得分紅加起來足有近千兩。
再加上新華書店和各大書肆素有慣例,如果因為賣的新書銷量好,書肆老闆賺了錢,那麼都會包份紅包相贈作者,相當於獎金。
而劉勉作為馬晉徒弟,各書商為了討好馬晉,給的紅包自然也要比其它作者厚幾分。
還有云家,《狄仁傑》在天津和冀南兩地賣出一萬的銷量,雖不算多,但也能在新華排進前三,紅包也是少不了的。
到最後,劉勉到手的將近又一千一百兩,而馬晉因為高興徒弟爭氣,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