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阮龍注視著車前方,沒有回頭,聽到馮奕楓的問話,點頭道:“查清楚了,安德烈跟當時有份動手的人,都已經過去確認,應該不會有錯的。”
香港練武的風氣比大陸猶有過之,從三四十年代開始,香港就開啟了大大小小、各門各派、南拳北腿等各種武館。有因為戰亂逃到香港來收徒授業的,有想弘揚中華武術的,有為了養家餬口的,各型別的武術高手都彙集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經過國內的內戰後,越發多的落魄武師,為了賺口飯,為了讓自己所學不致埋沒,都在香港開起了大小不一的會館或者武館。
()
香港就這麼大,人口就這麼多,剛剛經歷完大戰,正是百業待興的時候,武館的生存就受到了嚴重的考驗。為了不至於因為激烈競爭,讓大家都沒飯吃,武館也開始制定行業規矩(電影葉問2中,洪金寶要甄丹交了會費,才能在香港正式開館收徒,這是確有其事,其實就是讓整個香港武術界聯合在一起,好抵制哪些外來戶。至於是不是要在全香港武師面前打擂臺,較量一番,這就真的無從查證了)。
可當時來到香港的,大多都是身無分文的難民,香港的本土人都忙著賺錢養家餬口,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學武?有錢人又不屑於去做武夫,所以武館的生意並不是太好,很多都是勉強維持經營。不少難以為繼的武館,除了結業外,就只好把目光放大放遠些,搞起了兼職副業來。
六七十年代,正是邵氏影業帶動香港電影蓬勃發展和興起的時期,尤其是武俠片大行其道。但有多少演員練過武?去哪找適合的替身和會武功的龍套?武館裡面的武師和學員,就是這類電影最好的演員來源。
除了這些武館外,還有不少從大陸過來的京劇、粵劇和徽劇名伶,同樣看重香港這個中西文化薈萃的地方,在這裡開始了開班授徒,他們和武館同樣有著多種相類似的規矩。學生拜師、學藝、籤生死約,依足了舊式梨園行的規矩,父母一旦將孩送入戲校,契約期內便要完全聽憑師傅的教導照顧。在約滿後,才能把師傅改的藝名改回來,才能出去闖蕩各行各業《于占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教出來的徒弟,元龍(洪金寶的藝名,約滿出師後,成龍才頂上這個名字,也有了後來成龍這個名字的出現)、元樓(成龍)、元彪、元奎、元華、元德、元武七人,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陸陸續續的進入電影圈擔任龍虎武師、替身甚至主演,對香港甚至世界影壇都產生深遠影響,這也就是影迷心目中,鼎鼎大名的“七小福”的雛形了》。^諾^書^網^e^看 免費 提供 ^^
汽車來到銅鑼灣的一棟舊唐樓樓下停了下來,抬頭往上看,唐樓只有五層高,陳舊的外牆已經有不少地方剝落了,不但露出裡面的磚塊,還因為長時間得不到護養,外牆都盛滿了綠油油的苔蘚。不過最醒目的,就是在五樓的外牆,有一塊佔了整個外牆的巨大牌匾,上面寫著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雄勝武館”。
“看來這間武館混得還不錯嘛?能夠買下整個五樓,還在外牆擺出了這麼一大塊匾,怕死人看不到似的。”從一層到四層,馮奕楓看到的都是鏽跡斑斑的鐵護欄,有的可能已經沒人居住,窗戶玻璃都破碎沒人理。可只有五層武館所在的樓層,從外面看,沒有被牌匾遮掩住的地方,都經過粉刷和整修,窗明牆亮,看上去跟樓下幾層有著鮮明的對比。
阮龍站在馮奕楓身邊,聽到他的話,為他解釋道:“這間武館成立了超過四十年,可以說是地頭蛇。在日治時期,就有不少功夫高手,因為參加了游擊隊,武館也被迫封閉。香港重光後,生活困難,武館的日也不好過,不少混不好的武師,都紛紛投靠了當時香港的幾大社團,甚至還為社團訓練打手,以此來讓武館繼續生存下去。不過後來‘四大探長’和‘四大家族’都受到港府的嚴查,剩下的社團來了一次大洗牌,不少身在社團的武師都鋃鐺入獄。武館缺少了經濟來源,就另謀發展。他們和邵氏、嘉禾、電懋、麗的和無線都有合作,在不少動作片和武俠片中,出現替身和龍套。因為武館的不少人在道上混過,名聲還是有點的。有他們在,一般的社團就不敢來到劇組搗亂,所以不少劇組和電影公司,都願意找他們合作。”
“哦!”馮奕楓恍然大悟,點頭道:“怪不得,黑白兩道都混得開,錢就自然滾滾而來。”
走入樓道,現在可是下午陽光最好的時間,但樓道卻因為日照和位置的關係,並沒有多少陽光能夠照射進來,讓整個樓道陰暗潮溼,還隱有一陣黴味。每一層樓,只在拐彎處有一盞不是太明亮的燈泡亮著,讓上下樓的人能夠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