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對著秋山別院的六工城西北角,有一處道觀,名曰紫霞觀。
這座道觀始建於前朝,老觀主死後,底下的道士幾乎全跑光了,年歲一久,香火沒落,道觀越發無人問津,本城年紀稍的人,興許都沒聽過紫霞觀的名字。
一切頹敗止於新任觀主的到來。
三月初三,玄上帝誕辰。
這一日,紫霞觀幾乎被圍了個水洩不通,幾乎半個六工城的人都湧到這裡來。觀內,人手三炷香,觀外,訊息靈通的攤販們早已在這裡擺起早飯鮮果,供給那些趕來上香的人。
換作兩個月前,誰也不會想到,這座近乎荒蕪的道觀,還能枯樹逢春,迎來這麼多香客信眾,明明道觀還是那座道觀,也沒見如何修繕,頂多就是把漏雨的屋瓦換上新的,再把觀內荒草拔掉,但在當地百姓看來,香火嫋嫋升起,檀香瀰漫四散的紫霞觀,怎麼看都比以前多了幾分神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估計是道觀裡來了新主饒緣故。
張氏手裡緊緊攥著剛在油燈石臺點上的香火,在人潮中艱難前行,為的就是在院子中央的大香爐裡插上自己的香,祈求今年闔家平安。
人這麼多,她卻半點也沒有打退堂鼓的念頭,反而還覺得自己起晚了,可能神明會不高興,心等會上完香,得去求個籤,最好是讓那道士情,請觀主親自出馬給自己解籤。
整整花了半個時辰,她終於插上香,向神明祝禱完畢,並奉上貢品,此時日頭早已掛上中,張氏臉上的脂粉被熱氣一燻,微微有些黏膩脫落,周圍依舊人聲鼎沸,接踵摩肩,許多人像張氏一樣,絲毫沒有散去的打算,反倒還興高采烈,覺得自己完成了一件重要神聖的任務。
張氏家住城東,丈夫在城中開了兩間布鋪,家境尚算殷實,夫妻感情也不錯,只是在子嗣上一直不如意,好容易中年得子,夫婦二人對兒子視若明珠,誰知兩個月,幼子突然一場大病,幾乎命歸西,二人不知找過多少大夫,去城中有名的玉佛寺燒過多少香,最終都無濟於事,這時聽紫霞觀來了位醫術高明的新觀主,連同紫霞觀的香火也變得靈驗起來,張氏病急亂投醫,也管不了那麼多,趕緊求上門,結果誤打誤撞,兒子的病居然被醫好了,從此張氏每月供給玉佛寺的香油錢,就全部轉到了這邊來,
六工城大不大,張氏夫婦幼子痊癒的訊息很快傳遍,更多的人慕名而來,紫霞觀一夜之間名聲鵲起,很快就與玉佛寺並立,成為六工城第一大道觀。
張氏掏出帕子擦拭額頭汗珠,好不容易擠入側殿,卻被告知今日觀主不解籤,而是在中庭講道,張氏目不識丁,但衝著對崔觀主的盲目信任,還是打算去聽一聽。
剛來到中庭,她就嚇了一跳。
院子裡幾乎已經坐滿了人,還有不少站在外頭,圍了裡三層外三層,但居然沒有發出什麼大的動靜,偶爾幾人竊竊私語,也都儘量壓低聲音。
張氏遙遙看見那位崔觀主了。
對方盤腿坐在屋簷下的臺階之上,眼睛因望向院中而微微眯起,張氏看得心頭一動,頓時想起正殿之中那些神像,也是如此微闔雙目,慈悲注視人間悲喜的模樣。
崔觀主的臉色,比起上次見面似乎又蒼白了不少,不過也可能是身處室外,被陽光照到的緣故。
張氏經常過來上香,隱約聽觀中道童提過,崔觀主的身體似乎不大好。至於為什麼不好,誰也不上來,張氏婦道人家,也不好再仔細打聽。
雖然距離有些遠,但周圍沒人話,崔觀主的聲音,也能傳入大多數人耳鄭
不疾不徐,輕緩和氣。
像一杯不燙不冷,剛好可以握在手裡的茶,清香嫋嫋,沁入心脾。
此人在處,彷彿神佛在處。
“今日要講的,是因果。”張氏聽見那位崔觀主如是道。
在場有人輕輕咦了一聲,臉上也露出疑惑之色。
崔觀主微微一笑,繼續道:“許多人可能以為,因果是佛家才講的,其實我們道家,也講因果。《太上感應篇》裡便講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意思是,災難也好,福氣也罷,從來都不是註定的,與本人自己的行為有關,這與佛家的種善因,得善果,恰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氏別識字了,連書籍都未摸過,平日裡至多也就是去茶肆中聽書先生講講江湖故事,最頭疼的就是聽見那些滔滔不絕的大道理。
但這會兒,也不知是因為這麼多人都在一起聽,還是崔觀主講得格外深入淺出,她非但聽懂了,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