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房子,現在的房子暫時夠住了,不過一旦有了孩子或者來了客人就顯得擁擠。
進入九十年代,京城的房地產行業發展起來,商品房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事實上,京城的商品房從1984年就開始建造了。
這就是方莊住宅區,也是京城第一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住宅小區。
當時是為了解決京城居民住房難和改善南郊的城市面貌,市政府決定在市東南建設方莊住宅區,徵地工作從1984至1991年底結束。
方莊住宅區在1986年開始對外銷售,分成三個檔次,最高的是每平方米1700元,最低的是每平方米800元。
由於京城的樓盤少,方莊商品房的價格每年都在上漲,1994年漲到了每平米3000多元。
方莊不僅聚集了眾多政府官員及國企高層領導,還吸引了一大批商界成功人士與影視明星,那裡被稱為是京城的富人區。
劉曉青就在方莊有一套房子。
林子軒和慕姍姍手裡的錢也就夠買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勉強能擠進富人的行列。
他們還有另一個選擇,隨著土地政策的調整,房屋允許私人買賣了,只要是這棟房子在某個人的名下,就可以出售轉讓。
國家分配的房子不行,那屬於集體所有,不允許出售和出租,用於獲取利益。
兩人討論的就是到底買一套商品房呢,還是買一套四合院。
“我覺得應該買一套小的四合院,以後肯定升值,再說了,四合院的空間大,住著舒服。”林子軒提議道。
“要是拆遷了呢,誰知道能賠多少。”慕姍姍擔心道,“商品房至少十幾年都不會拆掉,有三十年的土地使用權,方莊那兒我去看過,周圍的環境挺好。”
此時國家在拆遷補償上的政策還不明確,房地產開發還是摸著石頭過河。
“你沒聽人說麼?住在方莊的都是大領導,在那兒說錯一句話都可能得罪大人物,要是開車的時候刮蹭了一下別的車子,那就要倒大黴了。”林子軒誇張道。
“哪有你說的那麼誇張,咱們認識的不少人都住哪兒呢。”慕姍姍輕笑道。
“想結交領導的人自然往那兒跑,咱們沒必要去湊熱鬧,住著太憋屈,還是找間四合院,周圍都是平常人,過平常的日子舒坦。”林子軒勸說道。
“隨你吧,反正你住著高興就成。”慕姍姍隨意道。
“要不咱們先看著,碰到合適的就入手,要真沒有適合的,再去方莊。”林子軒商量道,“其實以後京城肯定還會有其他的樓盤,價格比方莊便宜,那兒的房價都是被炒起來的,前幾年還不到一千呢,現在都三四千了,太浮了。”
林子軒想買四合院一個是住著舒服,還有就是升值的空間大。
可以預見,京城的房價以後會一年一個樣,隨著住房需求的猛增,房地產行業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五章 生活不容易
也難怪慕姍姍擔心,從1990年開始,京城進行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工程,拆除了大量的老房子,其中大多是四合院。
至於拆遷補償,只保證讓原本住在四合院的居民有房子住,這就是回遷房,回遷房的面積和居民原有住房面積等同。
對於舊城改造工程,社會上有不同的意見。
在政府看來,這些四合院都是大雜院,破敗不堪,一個是住著危險,還有就是影響市容,改造之後建成居民樓,這是一項民生工程。
不過,不少學者認為四合院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古建築,是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
它是老京城文化的載體,應該保護而不應拆掉,否則京城就沒有了原有的歷史文化風貌。
到底哪些四合院應該保留,哪些四合院應該拆除,一直是政府和學者爭議的焦點。
這是城市在現代化程序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對於住在四合院裡的居民,老年人念舊,不願意搬走,他們在這兒住了大半輩子,周圍都是熟悉的街坊鄰居,住著舒服。
年輕人則希望離開擁擠和衰敗的四合院,住進新樓房,有自己單獨的空間。
這是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和矛盾。
林子軒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樓房才是真正的擁擠,讓人舒展不開,心情都會壓抑。
住在四合院抬頭能看到天空,院子裡自成一方天地,心胸為之開闊,這才是真正的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