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小蘿蔔頭們的遊歷④ (第1/2頁)
逆水飄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遊歷五人組在大殿給佛祖上香的時候,後堂的一間屋內,有一位老僧正在盤腿打坐說佛理。他的眉毛已經花白,臉上佈滿了皺紋,但眼神依然炯炯有神。僧袍看起來雖有些破舊,但依然整潔乾淨,正如此更顯得老僧的佛法高深。 老僧的身邊,映入眼簾的是四位席地而坐的和尚,號稱四大金剛。下面蒲團上坐著幾位香客他們正在認真地聽老僧講解佛法。雖然年齡有老有小,有男有女,但他們的眼神中皆透露出對佛教的虔誠和敬仰。 靜心小沙彌在外只是探頭探腦的看了一下,見師父正在說佛法,也不敢打擾,心裡告誡自己只能稍等一會再來看。不過無塵師叔來了他倒是挺開心的,先去招待客人再說。 去到大殿領著五人向著後面的居士寮房而去,反正今天來的香客不多空房間大把的多,一人一間都沒有問題。 不過跟著一同進入高山寺的旺財則顯得挺不自在,可能是焚香的菸灰吸入鼻子導致不舒服的緣故,時不時打上一個噴嚏,或者晃晃腦袋,反而少了平時那種機靈勁。 當然一路向後走去,定然是會遇到寺裡的一些和尚,有靜心小沙彌在前領路也只是打個招呼的事。 凡俗老百姓有句話說得好,朝中有人好辦事。很快一人給安排了一間僻靜的小房間,既然方丈現在沒空那就跟著靜心小沙彌逛逛這高山寺吧! 從後面的居士寮房出來,拐入另外一個方向,映入眼簾的是一尊房子般大小的臥佛。這佛像是能工巧匠利用後山天然的巨石雕刻而成,雖背靠大山,在青山綠水間渾然天成就顯得格外莊嚴肅穆,橫臥姿態那是悠然自得,泰然處之。其面容帶著一種如沐春風的微笑,給人一種心安寧靜的感覺。 靜心小沙彌在一旁說:“這尊臥佛是釋迦摩尼佛輪迴最後的一幕,聽師父說已有數百年光陰了。” 課代表說:臥佛的形象,代表著佛陀一生最後一個重要時刻:涅盤,輪迴。象徵著佛陀的修行圓滿、果報已盡,將進入無生無滅、自在無礙的境界之中。在漢地,涅盤又被稱作“圓寂”,指的就是高僧修行圓滿而常住無礙寂靜之境。 當然高僧的涅盤,在凡人看來也意味著生死,因為世人忌諱談論死亡,所以對拜臥佛比較謹慎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這巨大的石雕臥佛像,初離馬家村四人左瞅瞅右瞧瞧,倒是沒什麼太大的感觸,不過無塵小和尚卻畢恭畢敬上前一步,神神叨叨的念上一段聽不懂的佛法,然後雙手合十拜了一拜算是完事了。 接著,他們來到了一個寬敞的庭院。庭院中央有一棵參天大樹,樹下有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密密麻麻篆刻著佛經。 靜心小沙彌解釋道:這是一塊“轉經石”,香客們常常在這裡轉動經筒,以求得佛祖的庇佑。 五人組繼續前行,來到了一個幽靜的禪房。禪房裡擺放著一排排整齊的蒲團,牆上掛著許多字畫。靜心小沙彌告訴他們,這裡是高山寺僧人們打坐修行的地方,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會聚集在這裡誦經唸佛。 在靜心小沙彌的引導下,幾人一起參觀起寺廟內的各種建築,從那些看起來造型各異的金剛羅漢殿走出,來到一堵牆前,牆上是一幅巨大的壁畫,與其他地方不一樣,這幅壁畫是一隻鷹站在佛陀的手臂上,啄食手臂上的肉,畫面線條流暢,色彩豐富。畫家巧妙地運用了透視法,使畫面具有立體感。此外,畫家還透過細膩的筆觸表現出佛祖悲憫蒼生和老鷹迫不及待吞食天地的神情,使整個畫面充滿了生動感和情感。 靜心小沙彌給第一次來寺的五人介紹:“這一幅珍貴的壁畫,這就是佛經裡佛祖割肉飼鷹的故事。” 小趙雲仰頭望著不解的詢問:“啊!割肉飼鷹?割自己的肉嗎?” 靜心小沙彌:“是的,這幅壁畫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修行的過程中,樹上飛來一隻飢餓的老鷹。老鷹可能是很久找不到食物,停樹頂已經餓得站不穩腳跟,墜地無法飛翔。佛祖看到這一幕,心生憐憫,決定割下自己的一塊肉來喂老鷹。喂下一小塊給奄奄一息的老鷹救了回來,清醒的老鷹卻因為害怕而撲通翅膀不敢靠近。佛祖為了讓老鷹能夠吃到肉,便將自己的肉舉得離自己更遠,直到老鷹吃飽為止。最後,佛祖的傷口癒合了,而老鷹也重新恢復了原本的生命力。” 膽小的馬志遠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咦,這佛祖也太下得去手了,連自己的肉都敢割!” 靜心小沙彌可能是被問習慣了,覺得天經地義或沒有聽出話外音,“阿彌陀佛,這是佛常說的捨身,也是佈施的一種行為。我佛慈悲,捨生取義,教我們要慈悲為懷,關愛一切生靈。佛祖割肉飼鷹的故事正是對這一教誨的最好詮釋。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和關愛生命,普度眾生,慈悲為懷,南無阿彌陀佛。” 對於這幅壁畫大家覺得有點滲人,趕緊向前走,可前面的一幅壁畫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