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釜底抽薪,誅王振九族 (第1/2頁)
谷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土木堡之敗,是為奸人陷害,致使明皇上被俘。 四朝老臣張輔、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郎丁銘、王永和以及內閣成員曹鼎、張益等五十餘名隨行出征的文官武將戰死,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太宗留下的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最為精銳的三大營部隊亦隨之毀於一旦。 使京城的門戶洞開,京師危急。 始作俑者王振不思皇上恩德,準備不足便蠱惑皇上匆忙御駕親征。 親征途中不聽隨行文武大臣的勸阻瞎指揮,釀成如此大禍。 致使大明社稷危險,罪不可赦。 來人,傳旨,誅王振九族,抄沒其家產充入國庫。” 來得路上,朱瞻墡想明白了,朝中大臣不會讓自己痛快的監國的,他們必然會在朝堂上向王振一黨發難,來給自己一個下馬威。 朱瞻墡可不會等他們發難,等主要事情處理完,直接定王振的罪。 王振是最大的罪人,這點無人能反駁,朱祁鎮行軍途中的很多事情 隨軍出征的大臣們都寫奏摺給朝廷的。 只不過,問罪的範圍不能太大,大臣們都說王振一黨是閹黨,可實際上是帝黨,是皇上的刀。 這些人朱瞻墡後面也要用到,不能全部殺瞭如大臣們的願。 對王振誅九族已經可以平息眾人的怒火了,他們不是參奏王振引發邊患嗎,本王給王振來個誅九族。 王振死了,他的九族夠安撫眾人的心了。 當然,僅僅問罪王振是不夠的,在這場敗戰中,很多人都有責任。 不過現在還不是問責他們的時候,等自己坐穩了皇位之後再說。 大臣們懵了,襄王怎麼不講武德,直接跳過了他們上奏請求問罪王振的過程,直接宣判結果。 襄王直接定了王振的罪,那他們還怎麼發洩怒火。 朝中一百三十位大臣幾乎都把土木堡之變的罪責,歸咎皇上的大璫王振身上了。 皇上不顧勸阻執意要出征是王振蠱惑的,這是所有朝中大臣都知道,包括戰死在土木堡的那六十六位。 大軍遲滯是王振執意要回家鄉耀武揚威,隨行大臣勸過,只是他不聽。 半路改變路線是王振怕大軍踩踏了他在蔚州的田地,隨行大臣早已上書朝廷。 土木堡慘敗是王振不聽兵部尚書鄺埜等人的勸阻,執意要大家駐紮在土木堡卻不進二十里外的懷來城導致的。 反正鍋是王振的,不背也得背。 至於皇上叫門,襄王不是說了嘛,是有奸人在冒充皇上詐取關隘。 在滿朝大臣看來,王振乃是閹黨魁首,皇宮裡的太監都是他的子子孫孫,雖然不是親生的。 除此之外,朝中也有王振的黨羽。 他們原本是想讓郕王當槍,結果郕王沒來。 郕王沒來也沒關係,襄王監國也一樣,他不可能跟所有大臣對著幹,這把槍他不當也得當。 他們早已把目光盯在王振親眷王長,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和錦衣衛同知毛貴身上。 右都御史陳鎰氣得發抖,他早就準備好了奏摺,只等襄王把重要的事情知曉安排,就是他當庭上奏的時候。 然後襄王阻止的時候其他人就會動手打死王長、馬順和毛貴,給襄王一個下馬威。 結果襄王釜底抽薪,他們的準備白費了。 “王振頃危國家,陷皇上於險地,是為國賊,殿下誅王振九族,軍民之心得安。 殿下英明,臣遵旨!” 周忱站出來拍馬屁,他不知道右都御史陳鎰等人的計劃,也沒人跟他說。 畢竟他只是一個地方巡撫,打退也先後要回江南的。 襄王讓他做戶部尚書肯定不僅僅是看重他的才能。 更主要的是,襄王在朝堂上需要人支援他。 他的靠山楊榮已經死了,現在他要抓住襄王這個新的靠山。 王直等人肯定有人選,周忱可以肯定這戶部尚書人選肯定不是他。 “殿下,臣聽聞王振貪財,家中錢財地產無數。 殿下此舉不僅誅殺國賊,還可以補充國庫,讓國庫有更多的錢糧抗敵。” 周忱繼續稱讚,他就久在江南,朝中沒有根基,京城雖然有了數百萬石糧食,但錢財卻未知。 抄了王振家產,戶部的錢財就會寬裕一些了。 “殿下英明,臣遵旨!” 于謙見周忱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援,趕緊站出來領旨。 襄王直接讓他做兵部尚書,省去了吏部和其他大臣的推薦,他得記襄王的好。 要不然,他就是不懂感恩了。 右都御史陳鎰他們的事,于謙是準備旁觀的,現在看來不需要了。 “殿下英明,臣遵旨!” “殿下英明,臣遵旨!” 大臣們紛紛接旨,他們本來就要說王振的罪。 這下好了,襄王直接把王振的罪名定了,頂格處罰。 沒人再說什麼了,而且,此舉會讓國庫多一些錢財。 只是,他們準備清除天子鷹犬的計劃不能實現了。 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和錦衣衛同知毛貴都是天子親衛的首領,他們的計劃就是在襄王繼位之前把天子的左肩右臂打掉。 “殿下,臣右都御史陳鎰有本啟奏,禍亂朝綱者不止王振一人,臣請殿下將其黨羽一併處置!” 右都御史陳鎰不死心,王振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