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1 章 番外一(完) (第2/3頁)
千里江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週四傑取代前者了。
但值此詩壇更迭之際,能抓一個苦力是一個!
她又補充道:“有些牢騷話也不過是說說罷了,就像你現在再去問王子安,若是給他機會打道回府,他會走嗎?
不需要專門去問,也能猜到答案的。
他當然不會。
有幸隨駕的任何一人都不會!
……
嵩山七十二峰,太室少室各佔一半。
這封禪所在的峻極峰位處太室山中,也稱太室絕頂,正是那七十二峰中最高的一座。
早在晨光未明之時,不必天子相邀,太室山法王寺、少室山少林寺的一眾僧侶,中嶽廟中的道人,以及嵩山境內的官員與百姓就已等候在了山下,迎接著這支往山頂而去的隊伍。
正值秋末天高氣清,沿山招展的旌旗彷彿翻湧成了一片簇擁著神山的烈焰,更是將那為首先登的天子映襯得愈發威武不凡。
這當然不是什麼充場面的錯覺。
朝堂之上一度對於奉宸府多有非議,甚至有人覺得那不過是陛下為了展示自己還未年老,才將其抬到人前,可在今日,當他們目送著對方一步步往前走去的時候,望著那個依然挺拔如昔的背影,他們不得不承認,她根本無須用那些外物來證明自己。
在當日的逐獵射鹿之舉裡,也同樣傳遞出一個聲音——
她還依然有著足夠強健的體魄與年輕進取的心態,直到將這座龐然大物順利地交託到她的繼承人手中!
從種種動盪與變遷中廝殺過來的人,也自然有這個底氣封禪以告天下。
即便今日所攀登的不過是一座五百餘丈高的山峰,而非西藏境內那些直入雲霄不可擅闖的高峰,但她能往前走出一步、兩步,便能一直往前,走到自己的目的地。
轉眼之間,峻極峰巔,已在眼前了。
作為第一個登上山頂的人,武曌望著眼前的山頂景象,緩緩露出了一個笑容。
在她的面前,那座由太子先行抵達此地修建的祭天禮壇,有著與永珍神宮之前的天地社稷三壇相似的形態,卻要比任何一座都更顯宏偉得多,也按照她在制定嵩山封禪禮儀之時的提議,被命名為登封壇。
而與
之相對在太室山下祭祀后土的神壇,則名為告成壇。
這當然並不是隨意取來的兩個名字。
按照祭文之中所寫,登封、告成——
顧名思義,是要這皇天后土知曉,武周已然立足中原十六年,非但沒有曇花一現、力竭崩塌的跡象,反而已經有了往下傳承數代的底氣,也已然在度過天災之後,讓天下各地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
更要讓天地同知,這一次,不僅女子參與封禪祭祀擔任亞獻,不再需要為人所詬病,甚至會被人提出遮掩面目的可笑請求,還能以皇帝的身份,以封禪大典的倡議者、主持者的身份,就這樣站在此地,宣告武周如今的盛世!
她也並不只是從祭地走向祭天,而是真正攥緊了人生命脈,讓更多人有了發出聲音的機會。
焉知非福,焉知非福啊!
那句在她入宮之前回答母親的話,終於在此時有了更為深切的意義,也變成了這前所未有的一幕。
在眾人的視線中,武曌緩緩登上了祭壇的階梯。
又或許,當她走上這座告成壇的時候,在注視著她的,應當並不只是在場的那一雙雙眼睛。
金法敏、赤瑪倫代表的,是那些曾經並不歸屬於武周治下的“外族”要員,如今各自躋身朝堂,成為中流砥柱。
在中原各州,如同他們一般的人並不少見。但隨著各地民眾的往來,人口入籍之後的合法流動,他們已非外族,而是大周的子民。
隨行的太學生,只是得到栽培計程車人中尤為年輕而茁壯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讀書人會在鋪天蓋地的經文拓印中努力攥得一線生機,往上攀援而來,直到相會於此。
一度為前朝宗室的文成、宣城,早已在人群中有了各自的新身份,昭示著武周的存在無須避諱於李唐,也更不需用斬草除根來宣告正統。
而那些陳列於朝堂之上或是對她來說熟悉或是陌生的面容,都在今日代表著天下官員而來,有幸見證這何其壯闊的一幕。
更讓武曌欣慰的,是被接引著列隊於祭壇跟前的人裡,還有那些十歲上下的孩童。
那一張張臉在秋季的日光下顯得更為年輕而有活力得多,就彷彿是……
在秋收之後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