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不懂事了 (第1/1頁)
雲上旌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百年前那位以仗著自己是皇帝的明武宗,靠著大力扶植錦衣衛和東廠,蠻不講理的對大明朝上下開展了一番激烈的改革。 雖然正德皇帝最後和文官士族們達成了不少妥協,但最終還是給這個帝國帶來了不少深遠的影響。 其中就有一份聖旨被刻在京城太廟裡的一根柱子上。 “國朝雖有難,亦不可加草民之賦。” 正德帝之後的每一位大明皇帝前去太廟祭祀的時候都會看到這條聖旨,並牢記於心。 不管有啥事別從底層老百姓口袋裡掏錢,苦哈哈的泥腿子飯都不一定吃的飽,還要從他們身上榨油水,不僅搞不來多少好處,弄不好就給你來一個“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不從底層百姓身上榨油,皇帝又想搞錢,怎麼辦呢? 那就只有把手伸向高門大戶,勳戚士族了。 所以,孟德康來金陵是準備幹嘛的,整個江南官場早就心知肚明。 一場迎欽差的大戲做了一半,隊伍進了金陵城之後,就草草結束了。 內官們和文武官員在距離皇城還有段距離時就分開,孟德康帶人走向玄武門,大隊官員轉頭奔向洪武門。 也是這個時候李錦才知道,孟德康帶來的不是三百騎的鷹楊衛,而是整整三千。 草建的鷹楊衛只有三千人,就是李來恆在大同府的那支前鋒營原班人馬。 此時的玄武門,已經是鷹楊衛在把守了。 李錦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的金陵皇城。 站在細雨下的玄武門外,李錦直觀感受到了大明最初的皇城有多龐大。 比京城的那座紫禁城大了一圈啊。 也難怪,明太祖親自監督修築的金陵皇城從最初動工到基本完善,用了將近三十年。 而北方京城的那個皇宮蓋起來只用了十二年。 玄武門內,四司八局的內官頭頭們已經恭恭敬敬的站在千步廊的兩側等著紫衣大太監。 金陵鎮守太監當然不會是光桿司令,如同金陵一樣有著六部一般,這裡除了沒有司禮監和內官監,御馬監等等這種中央權力機構外,兵器局、銀作局、浣衣局、織造局,尚寶司,鐘鼓司等等這種常備機構是一應俱全。 整個金陵皇城內,據說一共有著六七千內官,否則鎮守太監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力? 甚至因為某些原因,金陵這邊兵器局和織造局,是比京城還重要的所在。 內官的四司八局都在舊皇城的西北角,而金陵六部都集中在東南的文華殿一圈,中間隔著偌大的奉天殿和乾清宮,兩邊平日裡如非必要不會往來。 這也是文武官員之前繞道洪武門進入皇城的原因。 李錦邊走邊觀察著金陵的舊皇宮,一名綠衣內侍已經踱步到了跟前。 “敢問是錦衣衛的李千戶吧?孟鎮守傳話,讓您直接去北司房說話。” 面對這個看起來年紀不大的內侍,李錦掛起和睦的笑容,不著痕跡的塞了一錠銀子到了內侍的袖中, “金陵的皇城本官第一次進來,北司房在哪還真不曉得,還得勞煩小哥帶個路了。” 跟著小內侍進了玄武門,李錦才知道這座舊皇城的窘迫之處。 許多破敗陳舊的痕跡毫不遮掩的呈現在面前,幾處樓角上甚至能看出火燒過的痕跡。 大抵是看到了李錦的眼神,小內侍在一旁像是導遊一樣介紹著, “正統十四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華蓋殿側牆傾倒。” “成化二十一年五月,狂風催拔太廟巨樹,壓倒了大祀殿。” “裕盛七年,雷擊仁壽宮,大火燒燬小半個宮房。” “這不修一修麼?”,李錦下意識的問。 “修?這位大人您說的輕巧,誰來修啊?”,小內侍搖頭哂笑。 李錦此時也反應了過來,這裡是舊皇城。 修繕宮殿可不是來百姓蓋房子,用的材料都是有講究的,稍微動一動,銀子就得潑水一般的花出去。 可皇帝已經住在京城,這金陵的皇宮都丟棄一兩百年了,修他幹嘛,吃飽了沒事幹? 陛下不掏錢,誰來整修啊? 就比如仁壽宮,那裡原本是皇帝的寢宮,如今廢棄已經一兩百年。 誰自個掏錢把仁壽宮修好了,是想幹嘛?你要皇帝再遷都還是打算找個新皇帝住進去啊? 下邊人不敢修,皇帝又不肯出錢,只有這樣湊合過了唄。 後宮裡有幾處宮殿已經坍塌成半廢墟了,也無人關心。 也就只有金陵六部辦公的官署和內侍們所在的宮房還有人定期維護,畢竟大家都還要辦公的嘛,總不能在屋裡寫著文書,頭頂瓦礫掉下來砸個頭破血流是吧。 李錦還想跟小內侍多聊點這座皇城的秘辛,人已經到了北司房。 小內侍將李錦領進門,就不再說話了。 北司房內來回穿梭著不少內侍,大多隻是匆匆看了一眼李錦就埋頭去做自己的事情。 大抵是新鎮守剛剛上任,不管是真忙假忙,誰都不想觸黴頭吧。 到了北司房最深處一間房外,小內侍躬身鞠禮,“李千戶,鎮守就在裡面,您自個進吧,小的告退。”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