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二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神相境界是佛門修行之中最為神秘的一境,其神秘就在於在這個境界當中,人與佛門的神明之間取得了某種聯絡,在眾多佛門弟子的意識當中,在神相境是與佛陀溝通最為密切的階段,甚至這時候修行者直面佛,得佛之教誨。 然而神相境界之中人感知到佛陀,並且與佛陀之間的聯絡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一直以來並無定論。 還是那句話,眾多佛門弟子認為神相境所見即我佛。 而道宗乃至很多修行者認為這不過是自欺欺人。 開心的師叔遠見禪師作為禪宗之中境界極高的僧侶,他的這一句見如來,如見真我,聽起來玄之又玄,可是細品下來,卻別有一番滋味兒。 若是換做平時,我跟開心其實很喜歡討論這些東西,不管是佛門也好道宗也罷,其實修行的過程就是一個提高自己認知的過程,一個感悟人與人,人與自然天地,人與神明之間關係的過程。 可是現在我著急知道答案,便不想就這種玄而又玄的話去感悟去理解,我便問開心道:“具體點是什麼意思呢?” 開心道:“神相境界之中所見諸佛,其實就是見到了自己的神性,我師叔認為,人在誦經打坐修煉的過程當中,精神當中最為純粹的地方是最先得道的,打個比方來說,人皆有七情六慾,所以在人的精神當中便有佛性,有理性,有獸性,有人性,人是複雜的存在,人的精神更為複雜,在其複雜的人性當中,最先得道的便是其中最為純粹的慧根, 讀經文打坐冥想修煉,先使其慧根成佛,而後慧根形成你心中的佛陀,慧根極為個人神相,而後的過程,與其是人跟著佛陀修煉,不如說是人逐漸的完善自己,追逐自己心中的神性,最後當神性通達,則忘卻自我,到達所謂的無我境界。” 我聽的一知半解,卻不由的豎起大拇指道:“遠見禪師,不愧為昔日佛門首席大弟子。” 開心苦笑道:“師叔的感悟,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也都這麼認為,可是沒有人願意承認神相境界所見即真我,整個禪宗的導向都是讓弟子相信所見即如來諸佛,師叔說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導向,讓太多弟子止步於神相之境,因為如果一個修行者連自己都認不清楚,又怎麼能達到無我境界呢? 師叔只是這麼教誨我們,但是師叔卻從來沒有對外說過這種說法,在禪宗歷史當中,曾有多次有高僧這麼提出神相境界,非常奇怪的是,但凡堅持傳教如此理論的高僧,下場都不太好,而後這種說法被禪宗認定為異教論。” “怎麼個下場悽慘?”我皺眉問道。 “要麼瘋癲成魔,要麼不知所蹤。具體原因未知。之前我沒有太多的想這件事,而參與了一次佛門的盛會之後,我忽然也有所感悟,有時候真相未必在多數人手中掌握,而真理往往是既得利益者想讓你知道的。高尚者從來不標榜自己的高尚,只有卑鄙者才會滿口的仁義道德。”開心道。 我笑了笑道:“你對星途禪師意見很大啊。” 開心搖了搖頭道:“如果你這麼覺得的話,那你太小看我了,師叔沒有出事之前,曾經代表禪宗去過一次龍虎山答辯,所謂的龍虎山答辯,其實是一場佛道之間的辯論大會,自古佛道看似不分家其實一直都是不兩立,一開始佛道之爭從文鬥武鬥最後在大家的周旋之下變成了十年一度的龍虎答辯,龍虎答辯是佛道兩家的辯論,你說我的道理,我說我的理念,說白了還是文鬥吵架,看誰能吵的過誰,當時師叔參加的那一屆龍虎答辯是最後一屆,而後隱宗便取消了這個盛會,而在那一場答辯當中,跟師叔對弈而辯的人,是龍虎山的大弟子張弘方,也就是當時龍虎山中跟隨秦金吾老爺子的那位大弟子。” 那次答辯的論題,便是天道。 道宗亙古的思想便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其講究天地定數,天地之間萬物皆有定數,天地不會干預其執行規律,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規律自行榮枯。 而天師作為代天執法的修行者,遵循的天道,便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越是知道命數天機之人,才不會去幹預天地命數, 這種思想其實在陳家莊認識李江南的時候我便深有體會,有些時候明明他們能夠改變一些事情,卻偏偏選擇冷眼旁觀。 他們非常注重因果,他們認為一旦自身改變了天地的變數,其因果便會加在自己的頭上。 打個非常不貼切的比方來說,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有道士提三尺青鋒劍下山救民, 聽起來俠義無雙,從個人感情來說,道士捨命救同胞於水火之中,是積攢了大功德,是善事, 可是從道宗道法自然的理念上來說,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戰爭,屠戮,榮辱,興衰,瘟疫,亂世。 這都是天地的定數。 是天地自然發展的特定程序。 所以參與進來的人,其實是有違天道,於人間積攢了功德,於修行卻是讓自己沾染因果,多數人之後便再難前進半步。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