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頁)
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兢兢者,在改革之實行。明知所擔責任宏大,顧餘非為名譽權利起見,但欲為中國恢復秩序,意在有益於中國,使無波折耳。故餘仍望和議有成。凡民人意在保全中國者,務使其各黨滿意,恢復和平,建設一堅固之政府。餘知國民意見明通,當不願目睹其本國之破壞,故欲進共和黨人與之籌議方略,使終戰局,破除各種情意暌隔,而將從前種種不便於民者,一概除去。至各省紛紛獨立,餘觀之與和議亦不甚暌離,當時政府之權力,既不能行於各省省會,其省會中必有數人宣佈近於獨立之政體,其實非全然獨立,有數省,權尚在保守派之手,則跡近中立耳。其題目在推翻專制,其目的在保治安,保護人民財產,愈言共和,愈見中立。故餘擬召集各省之人民,以研究此中國究應為何等政體之大問題。
此問題既如此重大,故凡事應心平意和論之,不可靠一時之熱忱。餘之主意在留存本朝皇帝,即為君主立憲政體,從前滿、漢歧視之處,自當一掃而空之。
尤有重大之問題,則在儲存中國,此不能不仰仗於各黨愛國者犧牲其政策,扶助我之目的,以免中國之分裂,及以後種種之惡果。故為中國計,須立刻設立堅固政府,遲延一天,即生一天危險。餘願進步黨人思邦國應至若何地步,與餘通力合作,使各要事皆處置妥當也。
餘之志願既如是宏大,必有誤解餘意者,或且受四方之攻擊,事非不知之,顧餘必不因稍受波折,遂更變餘最高應盡之職。蓋餘之作為,蓋為完全保護中國免於分裂計也。
袁氏非有革命思想者,不僅無革命思想,且反對革命;其乘時而起,主張君主立憲,“留存本朝皇帝”,非忠於清,其意蓋別有所在,證於其後之行事可知。當時《時報》載有《袁世凱之隱衷》一則雲見辛亥年十一月十日《時報》。:
袁世凱之隱衷。北京諸大老對於共和政體,頗有願表同情者,所不能解決然者,惟一班窮老旗員,恐廢卻君主,伊輩之飲啄,即爾斷絕,是以不免惶恐。然表面亦無反對之跡,以彼本無反對之能力也。袁世凱懼第一期之大統領為他人所得,而又無能為毛遂之謀,故於各方面密遣心腹,竭力運動,已則揚言共和政體如何不宜於今日之中國。實則一俟運動成熟,遂爾實行,其所以反對共和者,意固別有所在。而載濤、良弼輩,亦將此等陰謀,早已窺破,暗鬥之機,於是更熾矣。袁初到北京,即向人雲:內閣大臣三年一任,為期太迫,恐於政治不能多所舉措。識者莫不嗤之。今於共和前途,如是作梗,推其心,殆欲將萬世一系之專制君主易為袁姓而始快意也者。以袁氏生平之歷史,對於滿清,惟知弄權植勢;於屬吏,則專以貪黷不識字之流為爪牙;至於民事,則除卻捕黨人、遏民氣、斂財肥己而外無所能雲。
觀此,袁之不見信於當時已可知。
方民清兩軍停戰言和,袁氏並無誠意。辛亥十一月十日,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直隸、奉天、山東、山西、陝西、四川、貴州十七省代表會於南京,始建臨時共和政府,選舉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元年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正式成立。袁投箸而起,聲言南北協約,以君主立憲為前提,而唐、伍兩全權擅用共和政體,逾其職權;且協約未決,南人先組織政府,公選大總統,有悖協約本旨。遂罷唐紹儀全權,自任交涉之事,往來反覆,徒駁片言隻字,而不入本題。世凱一面又使清廷出內帑備戰,又假太后旨脅親貴報效軍需,然世凱非真欲與民軍較優劣,亦非真有愛於清廷,共和之必成非不知,清帝退位,又其所甚願,顧其復梁鼎芬書雲:
(上略)僕以衰病之軀,息影洹上,杜門卻掃,於今三年,私冀抱甕灌園,長為老農以沒世。遭遇時變,奪我煙霞,詔旨敦迫,急於星火,堅辭再四,迄不獲請,扶疾就道,倉猝誓師,軍事未終,尋綜閣務,艱鉅投遺,非所夙期,自維綿薄,曷克負荷?所謂責孱夫以舉鼎,策駑馬使絕塵,惴惴於心,若賞深谷。第念先朝顧託之重,時局禍變之深,不敢偷安,勉當大任。受事以來,跼天踏地,人心盡去,既瓦解而土崩,庫儲已空,將釜懸而炊絕。內之則主少國危,方孤立於眾謗群疑之地;外之則交疏援寡,群欲逞其因利順便之思,正不徒共和獨立之響言日盈,炸彈手槍之恫喝,鹹與為仇己也。險象環生,棘手萬狀,懷憂茹憤,誰可告言。惟有益堅盡瘁之初心,勉竭鄙力所能至,奮此愚忠,戰彼群魔;但求皇統之能儲存,領土之不破碎,免瓜分之慘,紓種滅之憂。慄倦寸私,惟在於此,成敗利鈍,非所逆睹,知我罪我,付之千秋。一俟大局稍安,國事粗定,便當敬